陕北地处黄土高原,过去植被覆盖率低,山体常年遭受雨水冲刷,就造就了千沟万壑的地貌。由于草木稀少,这里的羊想吃饱,就必须每天翻山越岭去寻找食物,因此当地出现了一种特有的品种——“跑山羊”。
陕北跑山羊之所以有名,其一是羊长期“锻炼”,肉多是瘦中挂肥,炖煮后油而不腻;其二是羊长期食用一种名叫“地椒”的野生香料,香料的味道和羊肉完美融合,使得做出羊肉香而不膻,风味极佳,深受陕北人民喜爱。
小时候,只有到节令才有可能吃到羊肉剁荞面,长大后,在省城求学,能够吃到陕北“跑山羊”的次数少之又少,渐渐地,羊肉剁荞面成了一种记忆中的味道。前些年,我考上研究生,父亲大喜,非要在亲戚朋友面前“炫耀”一番,请大家吃什么?毋庸置疑就是“羊肉剁荞面”。
陕北人做羊肉讲究现杀现吃,一般都是凌晨宰羊,早上入锅,中午上桌,与时间赛跑能够最大限度地锁住羊肉的新鲜度,保证羊肉上桌后的口感。设宴那天,父亲天不亮就站在了羊圈旁边,挑选今天的幸运羊。父亲是行家,宰杀过秤,剁块装袋,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仿佛时间多耽误一秒,味道便会大打折扣。
父亲平时不咋进厨房,但炖羊肉的功夫可不差,只见他时而揭盖撇沫,时而添柴加火,配以辣椒、红葱、生姜、盐等作料,顷刻间香味四溢。肉熟之后,父亲将羊肉舀入碗里,点缀以葱花、香菜,更让人食欲大增。倘若是冬季,他还会配上一盘解腻的酸菜,使得羊肉锦上添花。亲戚们上桌端起碗筷,准备大快朵颐之时,就该母亲登场了。过去物资匮乏,食物单一,智慧的陕北妇女变着法地制作美食,就将荞面和羊汤搭配起来,最终成就了这两位灵魂伴侣。
陕北有句名言叫作“儿媳妇的双手巧不巧,就看荞面剁的好不好”,母亲是地地道道陕北妇女,外婆教给她剁荞面的手法,她早已烂记于心,只见一米长的剁面刀在她双手间挥舞,只听“噔噔噔……”揉好的荞面团应声被剁成粗细相同的面条,整齐地码在案板上。
母亲大手一挥,将面条投入锅中,在热水中翻滚,脸上洋溢着笑容。再看时,客人们碗中的羊肉已悄然谢幕,锅中的荞面顺势捞出,浸入羊汤,整个流程无缝衔接,丝毫不让客人忍受望锅之盼,这便是陕北人民最纯粹的待客之道。
在外求学的七年时间,每当夜深人静,饥肠辘辘之时,我所想的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剁荞面,吃上一碗,带来的不仅是饱腹的快感,更寄托着我对家人的思念。现在回到陕北上班,我终于又能随时吃到一碗热乎乎的羊肉剁荞面了!
(作者单位:柠条塔矿业公司综采三工区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