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水灾事故时,矿山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后,要了解灾区情况、水源、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具有生存条件的地点及其进入的通道等,并根据被堵人员所在地点的空间、氧气、瓦斯浓度以及救出被困人员所需的大致时间制定相
处理水灾事故时,矿山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后,要了解灾区情况、水源、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具有生存条件的地点及其进入的通道等,并根据被堵人员所在地点的空间、氧气、瓦斯浓度以及救出被困人员所需的大致时间制定相应救灾方案。
【解读】本条是关于处理水灾的规定。
抢救遇险人员是矿山救护队的首要任务,对于处理水灾事故也不例外。矿山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后,要了解灾区情况,灾区内是否有遇险人员、水源、事故前人员分布及灾区内的巷道布置,准确判断遇险人员的所在地点,并根据遇险人员的所在地点判断其生存条件,计算遇险人员的生存时间,然后采取相应的救灾方案,保证在遇险人员的生存时间内将其救出。
判断遇险人员是否有生存条件主要根据是透水后遇险人员是否有生存空间(假设生存空间内无有毒气体),其次根据生存空间内的氧气量计算遇险人员的生存时间。
判断遇险人员是否有生存空间分2种情况:
1.遇险人员的躲避地点高于透水后水位,则遇险人员肯定有生存空间。遇险人员生存空间所在地点高于透水后水位的抢救原则是:可利用打钻等方法提供新鲜空气、饮料及食物。
2.遇险人员的躲避地点低于透水后的水位,这时判断遇险人员是否有生存空间有2个条件:
(1)遇险人员躲避的巷道与标高低于它的巷道连通(上山独头巷道)。因为,它与标高低于它的下部水平相连,所以,发生透水、涌水,首先将下部水平巷道及这些巷道的下口封死,将空气圈住。
(2)虽然遇险人员所在地点低于透水后的水位,但是其躲避巷道的空气被圈住后,密而不漏。此时抢救遇险人员时,禁止打钻。防止泄压后水位上升,将通险人员的所在地点淹没,而扩大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