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煤矿(整合)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2-11-22 14:44 来源:煤矿安全网

  目 录

  1 总 论 1

  1.1 项目来源 1

  1.2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1

  1.3 编制依据 2

  1.4 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5

  1.5 工作等级 7

  1.6 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7

  1.7 水平年 8

  1.8 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8

  2 建设项目概况 9

  2.1 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9

  2.2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9

  2.3 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10

  2.4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14

  2.5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16

  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18

  3.1 区域概况 18

  3.2 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23

  3.4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5

  4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27

  4.1 取水合理性分析 27

  4.2 用水合理性分析 28

  4.3 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31

  4.4 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31

  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33

  5.1 水源论证方案 33

  5.2 地表取水水源论证 33

  5.3 矿坑涌水源论证 44

  6 取水的影响分析 53

  6.1 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53

  6.2 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53

  6.3 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54

  6.3 结论 54

  7 退水的影响分析 55

  7.1 退水系统及组成 55

  7.2 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56

  7.3 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56

  7.4 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58

  7.5 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59

  8 水资源保护措施 60

  8.1 工程措施 60

  8.2 非工程措施 61

  9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建议 63

  9.1 补偿原则 63

  9.2 补偿方案建议 63

  1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65

  10.1 取用水的合理性 65

  10.2 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66

  10.3 取用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67

  10.4 退水影响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68

  10.5 取水方案 69

  10.6 退水方案 69

  10.7 建议 70

  附件一:委托书 71

  附件二:“关于毕节地区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意见”黔煤办字[2006]97号 72

  附件三:“关于纳雍县兴坝田煤矿开采方案设计批复”黔煤规字[2005]229号 76

  附件四:水质监测资料 77

  附件五:协议书 78

  附图01:地理位置示意图

  附图02:流域水系示意图

  附图03:分析论证范围、取水口及退水口位置示意图

  附图04:井上下对照图及矿区总体布置平面图

  附图05: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06:开拓系统、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

  1 总 论

  1.1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减少小煤矿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安全、装备、技术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煤矿事故,确保煤炭资源合理开发,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需对生产能力较小,达不到国家安全生产标准的煤矿进行关闭、整合、技改扩能,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等单位颁发的黔煤字[2006]97号文件《关于毕节地区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意见》,纳雍县兴坝田煤矿由高坝田、万春和东风三个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9万t/a,矿区面积1.205km2。

  为了满足矿井建设进度要求,完善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受纳雍县兴坝田煤矿委托,贵州东方世纪有限公司承担了《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经过现场查勘,区域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的初步分析,编制了本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1.2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根据国家和地方法规、政策、规划等,在区域水资源相关调查、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建设项目取水的保证程度、工程用水是否合理,工程退水受纳水体能否承受、工程取水和退水对区域水资源和第三方用水产生的影响等诸方面问题,给出科学、客观、公正的结论,并对工程存在的不合理、不可行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为建设项目取水许可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次水资源论证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调查、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政策规定及相关规划,对建设项目取水的保证程度、工程用水是否合理,工程退水受纳水体能否承受、工程取水和退水对区域水资源和第三方用水产生的影响等诸方面问题,给出科学、客观、公正的结论,并对工程存在的不合理、不可行的问题,针对性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2002.8.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1989.12.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7号),2008.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 2004.12.29;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2.10.2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1988.6.3;

  (8)《贵州省河道管理条例》 1998.1.1;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

  (10)《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2006.4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国务院令第496号),2007.4.25。

  (12)《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34号),2008.04.09;

  (13)《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6]95号),2006.03.23;

  (14)《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22号),2005.01.01;

  (15)《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15号令),2002.3.24;

  (16)《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水利部水资源[2003]233号),2003.05.30;

  (17)《关于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5]79号),2005.03.08;

  (18)《贵州省水功能区划》(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6]117号),2006.10.17。

  (19)《贵州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99号,2007.02.28

  (20)省水利厅、省发改委“关于贯彻《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通知”(黔水资[2004]2号)。

  1.3.2 规程规范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 (SL/Z 322-2005);

  (2)《水资源评价导则》 (SL/T 238-1999);

  (3)《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 (SL 104-95);

  (4)《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 278-2002);

  (5)《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SL 348-2006);

  (6)《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 50027-2001);

  (7)《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35-2002);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3-2006);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10)《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GB50399-2006);

  (11)《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 (GB50383-2006);

  (12)其他相关规程规范 。

  1.3.3 采用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2)《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5)《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93);

  (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8-2006);

  (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

  1.3.4 相关技术报告

  (1)《贵州省地表水资源》(贵州省水文总站,1985.5)

  (2)《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报告》(贵州省水利厅,2004.12)

  (3)《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培训教材(试用)》(水利部水资源司)

  (4)《贵州省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整合)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贵州鑫能煤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08.2)

  (5)《贵州省纳雍县兴坝田煤矿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1.4 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1.4.1 取水规模

  建设项目用水主要由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组成。根据《纳雍县兴坝田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和本次水资源论证复核 ,煤矿设计用水量为:

  生活用水量47.13m3/d,用水时间365 d/a,年用水量1.72万 m3;

  生产用水量195.01m3/d,用水时间330 d/a,年用水量6.44万m3;

  消防用水量180m3/次,一次性补充用水。

  消防用水为一次补充用水不计入年用水总量,故矿井经常性用水量为242.14m3/d,年总用水量8.16万m3。

  根据项目用水组成,建设项目日常取水量为244.50m3/d,年取水量8.25万m3。其中:

  生活用水取水量为49.49m3/d(含输水损失量2.36m3/d),生活用水取水时间365d/a,年取水1.81万m3。

  生产用水取水量195.01m3/d(由于管线较近,不考虑输水损失),生产用水取水时间330d/a,年取水量6.44万m3。

  1.4.2 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根据《纳雍县兴坝田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和业主推荐的取水水源方案,纳雍县兴坝田煤矿的生活取水水源为地表水,生产消防用水水源为本矿井矿坑涌水。根据取水方案,兴坝田煤矿生活用水取水口设置在位于矿区东侧的海坝河,取水口高程约1075m,地理坐标:X=2955250,Y=35528920。取水口以上集水面积4.26km2。

  1.5 工作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水资源论证等级划分原则及本项目开发建设的取水规模、用途、当地的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程度、取退水影响的程度与范围等因素,确定水资源论证等级。

  表1-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

   根据《导则》2.1.2条规定,项目的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最高级别确定,因此,本项目的论证工作等级为二级。
1.6 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取水水源方案和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结合建设项目取用水影响范围和和取用水合理性分析的需要,以及便于引用水资源相关规划的成果和涉及的行政区域相关基础资料,确定以海坝河茅草坡脚断面以上流域和矿井范围开采所影响的范围为本次水资源论证的分析范围,集水面积10.1km2。
   纳雍县兴坝田煤矿地表取水水源为矿区东侧的海坝河,根据影响地表取水的区域,确定本次地表取水水源论证范围为取水口断面以上流域,集水面积4.26km2。
   地表取水的影响范围为取水口至茅草坡脚断面长约1.5km河段沿岸区域;地下水取水影响范围为开采所影响的水文地质单元。
   根据项目退水口设置方案,以及取退水可能影响的区域,确定本项目退水影响论证范围为退水口至海坝河茅草坡脚断面区间河段。
   分析论证范围示意图,见附图03。
1.7 水平年
   (1)根据建设项目分析论证范围社会经济情况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变化情况,论证选取现状水平年为2006年。
   (2)根据煤矿开采设计建设年限,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区域水资源规划,选择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
1.8 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论证委托书:附件一;
   委托单位:纳雍县兴坝田煤矿
   承担单位:贵州东方世纪有限公司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建设项目名称及项目性质
   建设项目名称:纳雍县兴坝田煤矿。
   建设项目性质:为整合矿井,属于煤矿开采项目。
2.2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2.2.1 建设地点
   纳雍县兴坝田煤矿位于纳雍县城西南,距县城17km,行政区划隶属于纳雍县鬃岭镇。该区目前交通以公路为主,毕节至六盘水(213省道)公路从井田北缘经过,鬃岭镇至六盘水市79km,东距纳雍县城17km,西距纳雍电厂约15km,距贵昆线滥坝火车站56km。鬃岭镇至兴坝田煤矿内有1km简易公路相通。
   纳雍县兴坝田煤矿为资源整合煤矿,矿区地理坐标为: 东经105°16′47″~105°16′31″,北纬26°42′39″~26°41′59″。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形状呈不规则多边形,长0.9~1.3km,宽0.3~0.75km,矿区面积1.205km2。矿山拐点坐标见表2-1。
表2-1 矿山拐点坐标一览表

  2.2.2 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占地面积:纳雍县兴坝田煤矿建设用地包括工业场地、风井场地、进场公路等,总占地面积32亩。
   土地利用情况:工业场地布置在井田南翼平缓的坡地上,场区自然地形坡度大部份在2~20%左右,井口附近基岩零星出露,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场区范围内无溶洞、淤泥、小煤窑采空区等不良工程地质,场地稳定。工业场地按台阶布置,分功能进行分区布置。储煤场地标高为+1883m,主要布置有产品煤储煤场、汽车装车场地、矸石加工场地及地磅房等。
   风井场地布置在矿区东南部,布置有通风机房。平场标高+1867.00m。其场区工程量已计入主井工业场地内。
   矸石加工场布置在工业场地东南部离副主井井口100m处。矸石出主井口后,采用矿车经矿车运至矸石加工场处理后可销售。
   建设区土地利用情况为旱地、林地、荒地及其他用地。
2.3 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建设规模
   根据《纳雍县兴坝田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兴坝田煤矿开采范围内地质资源量460.7万t,矿井工业资源/储量396.16万t,可采资源/储量203.76万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服务年限16.17a。
   职工人数及年工作天数:煤矿在册职工总人数169人,具体编制情况详见表2-3;年工作日330天。
表2-2 矿井劳动定员表

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2254.96万元,吨煤投资250.55元。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企业自筹解决。建设项目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6.37%,税后财务净现值728.82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6.53a,投资利润率18.76%,投资利税率29.08%。
   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3。
   
   
   
   
   
   
   

   (2)实施意见
   本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分一个水平,二个采区开采,矿井建井总工期为20个月。
   在矿区南翼新建主、行人斜井,主斜井、行人斜井落底于+1816m水平后贯通,于主斜井井底布置甩车场、水泵房、水仓,沿煤层走向于32号煤层底板岩层中布置+1816m水平轨道大巷及+1816m水平行人大巷至矿井边界,改造利用原东风煤矿主井作整合后的兴坝田煤矿回风斜井,回风斜井沿32号煤层伪倾斜方向布置在32号煤层中,回风斜井落底于+1826m水平后沿32号煤层走向于32号煤层中布置+1826m水平回风大巷至矿井边界,通过联络巷与+1816m水平轨道大巷、行人大巷进行联系,并于大巷二翼于28号煤层中布置采掘工作面至采区边界,形成完整的生产系统。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二个采区。首采一采区28号煤层。
   矿井以F1逆断层为界划为二个采区,断层以南为一采区,断层以北为二采区,后期开采二采区时,布置轨道石门、行人石门和回风石门至二采区F1逆断层附近,沿煤层走向于32号煤层中布置回风大巷,于32号煤层底板沿煤层走向布置轨道大巷、行人大巷,三条大巷均布置至矿井边界,改造利用原高坝田煤矿风井作为二采区开采的专用回风井。
2.4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2.4.1 取水方案
   矿区取水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生活用水取自为位于矿区东侧的海坝河,生产用水取自本矿井矿坑涌水。
   生活用水取水方案:在海坝河设置取水口,通过泵提至位于工业广场的生活用水净化站。设计日取水量49.49m3/d,年取水1.81万m3。

   生产用水取水方案:利用取水泵将矿井井下集水仓内的矿井水抽送至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195.01m3/d作生产用水,其余部分外排。具体取水方案见图2-2:
   
    
     图2-2 生产取水流程图
  2.4.2 用水方案
   (1)水处理工艺
   矿区生活用水取自位于矿区附近地表水,取水量49.49 m3/d。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煤矿地表取水水源水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附件四),取水水源水质除粪大肠菌群为Ⅳ类,其余指标均达到GB3838-2002Ⅲ类及以上水体标准要求,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指标均满足GB3838-2002表2中规定限值要求。根据河流原水水质,通过“沉淀+过滤+消毒”工艺处理后可满足矿井生活用水水质要求。
   生产用水取自矿坑涌水,矿坑正常涌水量720(30 m3/h),设计采用“石灰乳中和+混凝沉淀+除铁除锰过滤+清水复用”的方案,出水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采煤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处理后的矿井涌水195.01m3/d作生产用水,多余部分外排。
供水系统
煤矿供水系统共分为3个系统,即生活用水供水系统、生产用水供水系统和消防用水系统。供水系统见下图:

              图2-3 供水系统图
2.5 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
   根据《纳雍县兴坝田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建设项目退水包括生活污水、矿井排水和雨水淋溶水,设一退水口,退水口位于工业广场东侧海坝河左岸,地理坐标为:X=2955250,Y=35528920,退水口标高为1065m。根据水量平衡,本项目确定的正常退水量为485.86m3/d。
生活污水
   对生活污水进行分类收集和预处理,经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从退水口排放,生活污水排水量32.87m3/d;
矿井排水
   矿井涌水经加压泵输送至矿井水处理站,经处理后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标准限值要求后一部分回用于矿井生产,多余部分经污水管道排放。项目正常涌水量扣除生产用水后的退水量为452.99m3/d;
(3)雨水淋溶水
   由于煤矿拟采用露天储煤和矸石堆场,为控制其在降雨期间产生淋溶水对环境的污染,须通过在工业广场和矸石堆场周围修建集排水沟渠,将场地内雨水和与煤砀淋溶水进行清污分流,产生的淋溶水进行初步沉淀后,再引入矿井水处理站一并处理。
   污水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见表2-4。
表2-4 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表

3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3.1 区域概况
  3.1.1 基本情况
   (一) 自然地理
   纳雍县兴坝田煤矿位于贵州省纳雍县城西南,距县城约17km。矿区地理坐标为: 东经105°16′47″~105°16′31″,北纬26°42′39″~26°41′59″。
   矿区地势为中山地貌,北东、南西较高,南东较低,海拔标高1835—2029.4m,最高点位于矿区南西众家箐西部山坡,海拔2029.4m,最低点位于南东角冲沟,海拔1835m,相对高差194.4m,矿区煤系地层一般标高1875—2000m,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835m。
   矿区总体上属中山地貌,矿区内主要第四系和煤系,形成较平缓的斜坡,植被较发育。
   (二)社会经济概况
   贵州省纳雍县兴坝田煤矿位于纳雍县城西南,行政区划隶属于纳雍县鬃岭镇。纳雍县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448.2km2,耕地面积3.07万公顷。辖16个乡(其中10个民族乡)、9个镇,5个社区,479个村民委员会,31个居民委员会。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79.83万人,非农业人口4.02万人,农业人口75.81万人,占94.97%。人口密度为326.1人/每平方公里。人口较多的是少数民族有苗族。人口出生率7.75‰,自然增长率3.56‰。主要矿藏有煤、铁、铅锌、硫铁矿、大理石等20种。森林覆盖率28%。
   2006年,全县全力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煤炭开发为重点的能源建设,突出重点,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生产总值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1亿元,增长5.6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48亿元,增长48.10%。财政总收入4.21亿元,比上年增长37.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0亿元,增长20.33%;财政总支出4.19亿元,增长10.00%。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95元,人均消费支出45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8元。全年煤炭产量507万吨,增长19.7%。耕地面积3.07万公顷。辖16个乡(其中10个民族乡)、9个镇,5个社区,479个村民委员会,31个居民委员会。
根据纳雍县统计资料分析,2006年末,建设项目分析论证范围内总人口0.23万人,全部为农业人口;有效灌溉面积428亩,其中水田118亩,旱地310亩;工业总产值913万元。
   (三)河流水系
   兴坝田煤矿地处乌江水系后河的支流海坝河流域内。海坝河为后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鬃岭镇陷阱,河源高程2210.0m。河流由西南向东北流,流经众家菁、坪山丫口,于茅草坡脚接纳左支,经新房子、海坝,于坡背后汇入后河,海坝河流域集水面积30.2km2。
   流域水系见附图2(流域水系图)。
   (四)水文气象
   兴坝田煤矿所在的纳雍县,属亚热带黔西北温凉春干气候区。据纳雍县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3.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2℃,极端最高气温33.9℃(1988年6月5日),极端最低气温-9.6℃(1977年2月9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462.9h,占可照时数的34%,夏季最多,冬季为少。多年平均风速1.6m/s,全年以NE风为多,夏季盛行S风,冬季盛行NE风。年平均雾淞日数25.8天,最长持续时数可达366小时,多出现在1月和2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最大在冬季,达85%,最小在夏季达78%。年平均雾日数26.7天,年平均无霜期268.3天。
   流域内降水量较充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254.8mm。但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水的81%,年平均降水日数(降水量≥0.1m)217.5天,暴雨日数(降水量≥50mm)2.6天,历年实测最大一日暴雨量154.8mm(1968年7月3日)。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夏旱、倒春寒、冰雹、暴雨洪涝、霜冻等。
  3.1.2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层
   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大隆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以及第四系地层。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厚约115m。灰绿色玄武岩,块状,致密坚硬。具气孔、杏仁构造。其上一般有3—10m紫、灰、绿色凝灰岩与玄武岩过渡。
   2)龙潭组(P3l):与下伏玄武岩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333.76m。为含煤地层。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煤层。含煤层50层左右,含可采煤层11层,为本区含煤地层。该组产腕足类、瓣鳃类、海百合、螺等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
   3)大隆组(P3d):厚38.24m。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上部夹薄层至厚层状泥灰岩2—3层,顶部夹2—4层蒙脱石泥岩,最顶部蒙脱石与上覆地层分界,底部为一层泥灰岩。产丰富的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
   4)飞仙关组(T1f):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以岩石颜色、夹灰岩或泥灰岩的层数、灰岩发育程度等将出露的飞仙关组分为五段,其中第一段厚度较大,第二段以灰岩为主。
   5)第四系(Q):以堆积、残积物为主。
   (二)构造
   兴坝田煤矿中部有一条走向呈北西—南东向推测的逆断层。倾向南西,倾角约45—65°,断距约50—70m;地层走向总体为北西—南东向,倾向南西,倾角5°左右。地层产状变化较大,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应属中等。
   (三)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兴坝田煤矿所在区域位于黔中高原南西部。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三岔河支流。
   区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内部多盆地和缓坡,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
   区内地下水主要分为碳酸盐岩溶水、裂隙水、部分为滑坡水。碳酸盐岩溶水分布于裸露及半裸露岩溶山区,泉水流量大;裂隙水为大气降水渗入风化裂隙、构造裂隙而形成,泉水流量小。

图1 区域水文地质图(1:20万)
  3.1.3 水功能区
   建设项目所在流域为后河一级支流海坝河,根据黔府函〔2006〕117号《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没有划定水功能区。
3.2 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3.2.1 降水情况
   本次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内无任何实测降水、径流资料。选择距设计流域最近的纳雍气象站为降水量控制站,设计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以纳雍气象站代表。根据该站1956~2000年实测降水量进行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1254.8mm。年降水量频率分析计算成果见表3-1。
表3-1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频率计算成果表

  3.2.2 水资源状况
   (1)地表水资源量
   本次分析范围为海坝河茅草坡脚断面以上流域(面积10.1km2)。设计流域为雨源型河流,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分析范围内地表水资源量主要依据距离矿区最近的纳雍气象站的降水量资料、牛吃水水文站有关资料及《贵州省地表水资源》的有关等值线成果分析计算得到。其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254.8mm,多年平均径流深699mm,多年平均径流系数0.557,变差系数0.30。分析范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07万m3(详见第五章中来水量分析一节),不同保证率的水资源量成果见下表。
表3-2 分析范围内水资源量成果表 (单位:万m3)

   (2)地表水资源质量
   本次分析范围为海坝河茅草坡脚断面以上流域(面积10.1km2),根据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海坝河现状水质除粪大肠菌群为Ⅳ类,其余指标均达到GB3838-2002Ⅲ类及以上水体标准要求,总体评价为Ⅳ类。
  3.2.3 开发利用现状
   本次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涉及纳雍县鬃岭镇。流域内现状用水主要有农村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
流域内用水现状分析依据的资料主要有:
   ①纳雍县2007年统计年鉴。
   ②纳雍县2006年水利年报。
   ③流域内现有水利工程明细表。
   ④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成果。
   (1)社会经济指标
   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第一阶段成果——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结合纳雍县2006年的统计资料分析,2006年,分析范围内总人口0.23万人,全为农村人口。大、小牲畜分别为166、1494头。工业产值913万元。分析范围内有效灌溉面积428亩,其中水田118亩,旱地310亩。经现场调查,分析范围内基本无农田水利设施。
(2)用、耗水情况
根据流域内纳雍县水资源公报及《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2006年,分析范围内农村居民综合用水定额取50L/人·d,大、小牲畜用水定额采用40L/头·d、20L/头·d,本区现状多年平均灌溉定额水稻为437m3/ 亩,玉米为100m3/ 亩(未考虑节水灌溉和小季作物用水),一般工业用水定额采用80.0m3/万元。现状年(2006年),流域内工、农业、生活总用水量31.38万m3(其中农村生活用水4.20万m3,牲畜用水量1.33万m3,农灌用水量18.35(灌溉水利用系数0.45)万m3,工业用水7.30万m3),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4.41%。
工业用水耗水率取20%,农村人畜饮水耗水率取100%,农灌用水耗水率取65%,年总耗水量18.92万m3,占分析范围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707万m3的2.68%,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3.4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兴坝田煤矿地处乌江水系后河的支流海坝河流域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加上河道多为深切型峡谷,开发利用难度大,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4.41%。
   (2)区域内流域内基本无农田水利设施。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困难,主要依靠雨水集蓄工程解决,用水保证率差。
   (3)区域内还存在大量的耕地无灌溉设施,需大力发展雨水集蓄工程解决。
   (4)水污染防治有待加强。区域内煤矿资源丰富,小型煤矿较多,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有待加强监督和管理;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水污染的防治将成为流域内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
   

4 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4.1 取水合理性分析
  4.1.1 与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
   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是从源头有效治理矿业秩序混乱的基础性工作,是调整矿业结构、促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是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等单位颁发的黔煤字[2006]97号文件《关于毕节地区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意见》,由高坝田、万春和东风三个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9万t/a。
   兴坝田煤矿于2007年2月取得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号:X5200000710314,矿区面积为1.205km2。
   因此,本项目的开发建设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和毕节地区煤矿整合规划要求。
  4.1.2 与水资源开发条件符合性分析
   建设项目取水口以上流域集雨面积4.26km2,取水口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13.5万m3,水量丰沛。本项目年取水量1.81万m3,占取水口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0.85%;日取水量49.49m3,占95%保证率日来水量587.5m3的8.4%。在河流承载能力范围内。根据取水水样水质分析,取水水源经处理后能满足项目的取用水水质要求。
   矿井生产用水取自本矿井矿坑涌水,矿井生产后,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m3/h(720m3/d),可再生利用量为432 m3/d。矿区生产用水日取水量179.3m3,占矿井涌水再生利用量的41.5%、占矿井正常涌水量的24.9%,矿井涌水量完全能够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另外,矿井涌水通过处理后能够满足《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所规定的井下消防洒水水质标准要求。
   综上述,建设项目的取水是合理的。
4.2 用水合理性分析
  4.2.1 用水组成分析
   根据《纳雍县兴坝田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纳雍县兴坝田煤矿用水项目主要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矿井用水组成情况见表4-1。
   
   

备注:① 单位:m3/d;
    ② 消防用水量180m3,为一次性补给用水。
  4.2.1 用水指标分析
   根据《工业用水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CJ42-1999)及《评价企业合理用水通则》(GB119-93),由煤矿用水量平衡图,计算用水指标。
年总用水量:V= (47.13×365+195.01×330)/10000=8.16万m3
年总耗水量:V=(16.62×365+195.01×330)/10000=7.04万m3
吨煤用水量:总用水量/年产煤量=0.91m3/t
吨煤耗水量:总耗水量/年产煤量=0.78 m3/t
查阅相关资料和省内其他煤矿用水指标,煤矿采煤用水指标一般为0.6~1.0 m3/吨煤;吨煤采煤耗水指标一般为0.8 m3左右。因此,本煤矿的吨煤采煤用水及耗水指标合理。
根据以上分析,兴坝田煤矿用水合理。
4.3 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节约用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选用节水型卫生洁具、节水型卫生洁具阀门及水嘴;
   (2)建立健全完善管理机构,做好管理人员思想工作,认真负责,对给水工程加强管理和及时进行维修,防止跑、冒、滴、漏事故发生;
   (3)考虑矿坑排水再生利用,减少外排水量。矿坑排水外排水量经处理后的再使用既可节约新鲜水,又可解决废水排放产生的污染问题。
4.4 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
煤矿经常性用水量242.14m3/d(8.16万m3/a)。其中:矿井生产用水量为195.01m3/d(6.44万m3/a),生活用水量为47.13m3/d(1.72万m3/a)。
   煤矿生活取水量49.49m3/d(1.81m3/a),取自海坝河的地表水;生产取水量195.01m3/d(6.44万m3/a),取自矿井涌水,年总取水量8.25万m3/a。项目充分利用矿井水,从而达到减少地表取水量,节约水资源的目的。用水工艺合理、取用水量等主要节水考核指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5 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
5.1 水源论证方案
   本次水资源论证分地表取水和矿坑涌水两部分进行。通过计算论证范围内,现状与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来水量、用水量、可供水量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分析评价取水水源的水质,取水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程度,论证取水口设置的合理性等。
5.2 地表取水水源论证
  5.2.1 依据的资料
   (1)参证站选择
   设计流域内无任何实测降水、径流资料。设计流域附近设有牛吃水、瓜仲河水文站,基本情况见表5-1。
表5-1 流域附近主要水文站基本情况表

   根据流域实际情况和测站资料情况,选择距设计流域最近、且资料系列长、三性较好的牛吃水、阳长水文站作为本次水资源论证的主要水文参证站。
   (2)主要参证站基本情况及其资料测验与整编
   ①牛吃水水文站
   牛吃水水文站位于三岔河上游,贵州省纳雍县阳长乡,设立于1957年10月。集水面积2560km2,由于测流缆道被1991年大水冲毁和生活交通不方便等原因,1993年该站下移3km至阳长镇,改称阳长站。
   牛吃水站大断面1970年以前变化不大,1970年后断面开始逐年淤积,每年淤积厚度在6cm之内,1982年后,由于流域内大量毁林开荒,使得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可淤积10cm左右,从1982至1992年期间共淤积96cm。
   本站中低水测流以流速仪常测法为主,中高水以水面一点法测流为主,兼有浮标法施测。浮标法的水位变化范围在91.7m到97.5m之间,流速仪法的水位变化范围在90.5m到97.17m之间。浮标法系数0.85,水面一点法流速系数0.85~1.00,均为经验数据。根据测站的虚、实流量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测站浮标系数0.88,水面一点法系数0.86,与测站整编采用的系数基本吻合,流量整编成果基本合理。
   1981年以前,测站水位流量关系相对稳定,可定单一综合线;1982年后由于河道淤积加剧,测站水位流量关系逐年抬高,至1989年达最大,1990年以后,水位流量关系略有下降,并基本维持稳定。
   ②阳长水文站
   1993年牛吃水站下迁3km至纳雍县阳长镇,改称阳长水文站,位于新阳长大桥下游约50m,集水面积2696km2。该站测验河段较顺直,下游200m有海子小溪汇入,汇合处漫滩为本站低水的控制。下游500m处有阳长二级电站,水头较低,对本站测验基本无影响(现已炸毁);1000m处进入峡谷河段。测流断面较稳定,测验河段内高水无漫滩,低水无分流,洪水期无洪水顶托影响。该站控制条件较好,水位流量关系呈单一线。
   该站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观测至今。
   (3)基本资料评价
   1)可靠性
   ①水位资料
   牛吃水站自建站以来以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以人工观测值校核,枯期一般为两段两次或一段一次,汛期多为四段四次或八段八次,大洪水时适当增加测次,水位观测精度较高。历年的水位过程年、月衔接,其水位过程和峰型变化基本相应,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测站的水位资料整编也具有较高的精度。
   ②流量资料
   测站测验河段较为顺直,测站控制良好。各站流量多采用流速仪施测,测次较多,垂线、测点分布均匀合理,测次在时间变幅和过程上分布较为均匀,基本上控制了流量的变化过程,并注意了上下游的协调平衡。
   测流断面冲淤变化较小,从历年水位~流量关系上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较稳定,多数测站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可综合定为一条单一线。
   各站水文测验、水文资料整编均符合《水文测验规范》和《水文资料整编规范》,流量测验及整编的精度也较高,因此,各站流量资料可靠。
   2)一致性
   各站自建站自今,测验断面未作位置的调整,流域内基本无兴建大的水利水电项目,所处流域内气候条件及下垫面条件基本稳定,各站实测资料是在一致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各站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
   本工程设计阶段依据的主要水文站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编均按规范要求进行。经复核,测站基本资料可靠,整编成果基本合理,资料精度能满足本阶段设计要求。本水资源论证直接采用各站整编刊印成果。
  5.2.2 来水量分析
   (1)参证站径流系列及其插补延长
   牛吃水站具有1958年1月~1992年12月的实测整编资料,1992年以后,牛吃水站下移迁至阳长水文站,两站集水面积仅相差5.3%,因此,可将阳长站1993年~2003年的年、月径流资料按面积比拟移用至牛吃水站,将牛吃水站的径流系列延长至2003年。据此,牛吃水站具有1958年1月~2003年12月共45年(水文年)的实测和插补延长的径流系列。
   (2)水文站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
   对牛吃水水文站料进行不同系列长度统计参数比较分析,并用P~Ш型理论频率曲线适线,成果见表5-2。
表5-2 牛吃水站长短系列统计参数分析表

   本水资源论证采用径流资料系列为1958~2003年共45年连续实测和插补资料系列,系列长度符合规范规定的系列长度应超过30年的要求。资料系列中丰、平、枯年份比例恰当,系列中具有连续丰、平、枯水年份,且资料系列较长,基本反映了径流的周期变化规律。从上表对各种系列流量的均值、Cv值分析可知,长、短系列的统计参数基本一致,统计参数比较稳定,因此,可以认为该站1958~2003的径流资料系列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来水量计算
   1)水文站径流计算
   牛吃水水文站1958年5月~2003年4月径流资料按水文年(5~4月)、枯半年(11~4月)、最小月以及1958~2003年最小日、实测瞬时最小流量分别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并以P—Ⅲ型理论频率曲线适线,由此得其年径流系列的统计参数及不同频率设计值见表5-3。
   

   2)取水口处年径流计算
   纳雍县鬃岭镇兴坝田煤矿生活用水取水口设置在海坝河上游河段,取水口以上流域来水面积为4.26km2,为取水安全考虑,扣除与矿区重叠部分面积后,取水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3.05km2。本次来水量计算其径流根据牛吃水水文站成果采用面积结合降水修正的水文比拟法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Q取水口=(F取水口/ F水文站) ×(P取水口/ P水文站)
   式中:
   Q取水口:取水口设计径流(m3/s)
   Q水文站:水文站径流(m3/s)
   F取水口:取水口流域集水面积(F=3.05km2)
   F水文站:水文站集水面积(F=2560km2)
   P取水口:取水口面上降水量(P=1254.8mm,以纳雍气象站代表)
   P水文站:水文站面上降水量(P=920.2mm)
   取水断面径流的年内分配与水文站年内分配一致,取水断面变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考虑到面积差异结合地区变化规律确定。经计算,其年值(5月~次年4月)、枯水期(11月~次年4月)、最小月、最小日成果见表5-4。

   3)枯水径流
   据牛吃水水文站实测枯水径流资料,年最枯流量多发生在11~4月,个别年份在7、8月份,因大气环流影响,天气久晴不雨,形成不同程度的短暂枯水期。牛吃水站最小瞬时流量历年平均值为6.26m3/s,枯水模数为2.44L/s·km2,牛吃水站历年最小日均流量6.54m3/s,模数2.55L/s·km2,从兴坝田煤矿取水口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质条件,枯水模数应介于2.44~2.55L/s·km2,经调查资料分析论证,海坝河取水处枯水模数2.44L/s·km2,最小瞬时流量0.0102 m3/s,最小日均流量0.0106m3/s。
   (4)径流成果合理性分析
   本论证所采用的基本资料都是经过整编复核的,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牛吃水水文站与取水口多年平均流量分别为41.6m3/s、0.0677m3/s,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别为512mm、700mm,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920.2 mm、1254.8mm,径流系数都为0.56,径流变差系数分别为0.25、0.32,与《贵州省地表水资源》上的有关等值线图相吻合。综上所述,取水口处径流成果是合理的。
  5.2.3 用水量分析
(1)现状水平年用水量分析
现状水平年(2006年),取水口以上流域内总人口0.50万人,全为农业人口。大、小牲畜分别为35、318头。工业产值192万元。流域内有效灌溉面积为90亩,其中水田25亩,旱地65亩。根据3.2.3章节的定额分析,取水口以上流域内工、农业、生活总用水量6.6万m3(其中农村生活用水0.9万m3,牲畜用水量0.3万m3,农灌用水量3.8万m3(灌溉水利用系数0.45),工业用水1.55万m3)。
工业用水耗水率取20%,农村人畜饮水耗水率取100%,农灌用水耗水率取65%,年总耗水量2.84万m3。
(2)规划水平年年用水量分析
   据《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纲要),结合流域内实际情况,人口增长率综合取6‰的年均增长速度进行预测考虑,经测算,规划水平年(2020年),取水口以上流域内总人口547人,全为农村人口。牲畜总数为494头(大、小牲畜分别为54、440头),牲畜数从现有农村人口人均0.70头增加为0.9头。2006~2020年工业增长率按7%计,经预测2020年区内工业总产值为493万元。
   根据流域内水利及灌溉发展规划,结合流域内灌溉现状,经初步预测,到规划水平年(2020年),取水口以上流域内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5亩,其中水田35亩、旱地80亩。
   规划水平年流域内水稻采用“薄、浅、湿、晒”灌溉制度,旱作物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本区多年平均灌溉定额水稻为350m3/ 亩,小麦、油菜、玉米分别为81、97、100m3/ 亩(考虑节水灌溉和小季作物用水)。根据有关规划资料,流域内灌溉水利用系数综合取0.60。流域内水田种植水稻,复种油菜,复种指数1.8;旱地种植玉米,复种小麦,复种指数2.0。
根据有关规划资料,到2020年,分析范围内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取100L/人·d,大牲畜用水定额取50 L/头·d,小牲畜用水定额取30 L/头·d。一般工业用水定额采60.0m3/万元。城镇生活、工业用水耗水率取20%,农村人畜饮水耗水率取100%,农灌用水耗水率取65%。
   到2020年,区内工、农业、生活总用水量10.4万m3(其中农村居民用水2.00万m3,牲畜用水量0.58万m3,农灌用水量4.84万m3,工业用水2.98万m3),耗水量为4.87万m3。
  5.2.4 可供水量分析
   结合取水口所在流域实际情况,本次论证年生态环境用水量采用取水口以上论证流域多年平均来水量的10%进行考虑,即年生态用水量为9.46 L/s(29.8万m3/a),最小日生态环境用水量采用取水口以上论证流域多年平均最小月流量的20%考虑,即最小日生态用水量为2.62L/s (226m3/d)。
   根据5.2.3的用水量分析及生态用水量计算成果,分别对取水口以上流域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的来水量进行计算,结果见表5-5。
表5-5 取水口P=95%保证率可供水量分析成果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95%保证率下,项目年取水量1.81万m3分别占现状年可供水量110万m3和规划年可供水量108万m3的1.64%和1.67%,说明建设项目取水口断面多年平均来水量不管是现状年还是规划年都能完全满足煤矿生活取水要求。
   从上表可以看出, 95%保证率下项目地表取水论证流域最小日来水量6.8L/s,扣除流域人畜、灌溉耗水量、取水口下游河道取水量河生态用水量后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量分别为2.24 L/s(194m3/d)和1.64L/s(142m3/d),由此可见,枯期完全能够满足煤矿生活取水0.57 L/s(49.49m3/d)要求。
  5.2.5 水资源质量评价
   依据2008年4月24日贵州黔水科研试验测试检验工程有限公司对建设项目取水河段(海坝河上游)水质进行的监测结果(附件四)。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分析评价,取水水源水质除粪大肠菌群为Ⅳ类,其余指标均达到GB3838-2002Ⅲ类及以上水体标准要求,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指标均满足GB3838-2002表2中规定限值要求。
  5.2.6 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
   (1)煤矿推荐海坝河为生活用水供水水源。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分析,取水口处水量和处理后水质可以满足本煤矿设计取水的要求,
   (2)工程取水口所在河段区域地质稳定。
   (3)取水河段现状淤积程度较低,对本工程的取水影响较小。且本项目地表取水量较小,对取水河段未来的冲淤变化影响不大。取水口通过设置拦沙设施,有利于建设项目的取水。
   (4)取水口下游河段无集中取水口,而且项目的取水口(标高1075m)远远高于退水口(标高1065m)。
综上所述,取水口的布置是合理的。
  5.2.7 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
(1)取水可靠性分析
   经分析计算,现状水平和规划水平年,扣除取水口以上流域用水和下放生态环境用水后,取水口处P=95%最小日可供水量分别为2.24L/s(193.5m3)、1.64L/s(141.7m3)。兴坝田煤矿生活取水水量为49.49m3/d,故取水断面设计保证率的来水可以满足煤矿的生活取水要求。煤矿取水水源现状水质经处理后可满足建设项目生产生活取水水质的要求。因此,建设项目取水是可靠的。
(2)取水可行性分析
   本项目的取水符合区域水资源配置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的取用水合理,取水口设置合理,取水后对区域水资源影响不大,不会其他用水户的取水造成影响。因此,建设项目取水可行。
5.3 矿坑涌水源论证
  5.3.1 矿区概况
   兴坝田煤矿是由原高坝田、万春和东风三个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前后矿区关系见图5.3-1。

  原高坝田煤矿:位于整合后的矿区西部,斜井开拓,核定生产能力为5万t/a。主井位于F1断层上盘(南盘),为顶板斜井,风井位于F1断层下盘(北盘),先沿31号煤层布置到F1断层,后掘石门到断层上盘32号煤层,沿32号煤层倾向布置,开采31、32号煤层,现31号煤层只采了1835~1815m标高的东西方向320m,南北方向100m的范围,32号煤层只采了1860~1840m标高的东西方向450m,南北方向100m的范围。

  原万春煤矿:位于整合后的矿区东北部,斜井开拓,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t/a。主井、风井的开采范围都位于F1断层下盘(北盘),为顶板斜井,原矿区范围内31、32号煤层已采完;于2006年底因被整合而关闭;

  原东风煤矿:位于整合后的矿区东南部,斜井开拓, 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t/a。,主井、风井的开采范围都位于F1断层上盘(南盘),为顶板斜井,原矿区范围内31号煤层已采完;采空区高坝田煤矿已相通,矿区范围内32号煤层采了1840m标高附近走向150m倾向95m,于2005年关闭。

  5.3.2 煤层

  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中下部,为灰、浅灰、灰黑色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块状泥岩,中厚层状细砂岩,夹灰岩;含煤27—35层,有编号的25余层,含煤平均总厚约25m,可采煤层3层,其它为不可采煤层。

  (一)含煤性

  矿区内含煤地层为龙潭组(P3l)中下部,厚约217m,含煤27—35层,有编号的25余层,含煤平均总厚约25m,含煤系数11.5%,可采煤层3层,其它为不可采煤层,可采煤层为28、31、32煤层三层,总厚4.43—6.23m,一般5.41m,占该组总厚的2.5%,采用厚度4.67m,占该组总厚的2.2%。

  (二)可采煤层

  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28、31、32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

  (1)28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中下部,较稳定,厚度0.94~1.83m,平均1.32m,全区可采,含夹矸0—2层,一般0~1层,结构较简单。

  顶板:直接顶板为泥岩,强度低。间接顶板为细砂岩、煤层。细砂岩为钙质胶结,坚硬,局部裂隙较发育。

  底板:直接底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间接底板为细砂岩、煤层,细砂岩为泥质胶结,易风化破碎。

  (2)31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下部,较稳定,厚度1.42~2.93m,平均1.65m,全区可采,含夹矸0—1层,一般不含夹矸,结构较简单。

  顶板:直接顶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间接顶板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水稳性差;细砂岩为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抗压强度较大。

  底板:直接底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强度较低。间接底板为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或煤层。细砂岩为钙质胶结,抗压强度较大;泥质粉砂岩强度较低,易风化破碎。

  (3)32煤层

  位于龙潭组(P3l)底部,下距底界平均为25.32m。较稳定,煤层厚度1.46—2.36m,平均1.70m,全区可采。含夹矸0—2层,一般0~1层,结构较简单。

  顶板:直接顶板为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强度较低,易风化破碎。间接顶板为细砂岩、泥岩。细砂岩为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坚硬;泥岩易风化,软弱。

  底板:直接底板为泥质粉砂岩、泥岩,软弱,易风化。间接底板为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煤层。细砂岩钙质胶结,微小裂隙较发育、较坚硬;粉砂质泥岩,强度小,水稳性差。

  综上所述, 28、31、32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稳定类型均为较稳定型煤层。

  5.3.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富水性

  矿区地层富水性由下至上简述如下。

  玄武岩:厚约115m。出露于井田西部,北部及北东部,占总面积的10%,多呈同向陡坡。泉点稀少。流量约0.07—0.09l/s,富水性弱,为含煤地层与茅口组含水层间的隔水层。

  龙潭组:厚约333.76m,砂泥岩夹煤层。占总面积100%。含水段由细砂岩、粉砂岩及少许碳酸盐岩组成,其分层厚0.50—20m,上、下为泥质岩、煤层相隔,使地下水具承压性。一般泉流量为0.01—1.46l/s。个别点流量较大,季节性泉亦较多。

  大隆组:厚约38.24m。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夹灰岩、薄层泥灰岩。矿区周边范围内未见泉点出露,富水性弱,属裂隙含水层,为相对隔水层。

  飞仙关组第一段:厚约193m,以灰绿色粉砂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状灰岩、泥灰岩,富水性弱,属裂隙含水层。

  第四系孔隙水: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为孔隙水含水较弱,有一定的厚度,在矿区分布较广,有一定的蓄水量,对煤矿开采有影响。

  (2)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

  在矿区中部有一逆断层,断距约60m,倾向南西,倾角约60°。井下发现2条小断层,全为正断层,断距约2—3m。区内没有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较弱或不透水。

  其它断层规模均不大,局部出露季节性泉水,对矿床充水作用甚微。

  (3)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

  本区地表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其流量、水质变化均与降水的季节和强度相对应,雨季流量增大,矿化度减少,枯季则相反。地下水以泉或分散流形式补给溪沟,各含水层无直接的水力联系,且地下水动态变化显著,周期性较明显,并具滞后现象。

  (4)水文地质类型

  根据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断层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准采水平+1790m,水平低于侵蚀基准面(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1835m)45m左右。在今后开采中要注意地下水的涌入。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5.3.4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大气降水

  是主要的充水水源。含煤地层裸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充水强度和降水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

  (2)地表水

  区内冲沟发育,切割较深。有些冲沟常年有水,枯季流量较小,雨季暴涨。因此,在上述地表水体下采煤应注意地表水溃入。

  (3)老窑水

  区内老窑和小煤矿分布广泛,且开采历史悠久,大部分被关闭。老窑采空冒落造成地表开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渗入老窑蓄积。因此,老窑大多有积水。开采浅部煤层,应预防老窑水涌入。

  (4)第四系空隙水

  岩石破碎,透水性较强,特别在雨季水量猛增,

  (5)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

  含煤地层与隔水段呈间互状,虽富水性弱,但具一定的承压性,应做好排水准备。

  (6)断层带水

  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含煤地层主要以塑性岩石为主,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破坏以剪断为主,常形成微张开甚至闭合的裂隙,断层带岩石胶结性中等,缺少对地下水储存和运动的有效空间,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但上覆地层断层带有一定含水性,导水性较好,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就有可能沿断裂带流入矿井。

  (7)伏栖霞—茅口组强含水层

  与含煤地层有百余米的玄武岩相隔,一般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但当断层切割使其与含煤地层直接接触时,开采煤层应进行探防水。

  5.3.5 矿井涌水量预测

  根据兴坝田煤矿目前每天抽排水量约250m3/d(枯季),雨季时估计矿井涌水量约750m3/d。据访:万春煤矿及东风煤矿及周边老窑采空区有积水,老窑及采空区无通风等原因无法进入,未收集到资料,积水量不详。

  本矿及邻近煤矿无相关资料,矿井涌水量预测采用比拟法,其预算公式:

  Q = F×KF

  Q—矿井涌水量(m3/d),

  F—预算面积(m2),

  KF—单位面积含水率(m3/ m2)。

  本矿采空区面积约407600m2,由此求得

  KF为6.1334×10-4 m3/ m2(枯水季节时)。

  KF为18.4×10-4 m3/ m2(雨季时)。

  预计矿井后期开采面积达1138104 m2,由此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

  Qj = F×KF=1138104×6.1334×10-4 m3/ m2=698(m3/d)=30(m3/h)

  最大涌水量为:

  Qm = F×KF=1138104×18.4×10-4 m3/ m2=698(m3/d)=90(m3/h)

  根据上述分析计算,本阶段以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按90m3/h为设计依据。为了能比较准确计算矿坑涌水量,建议加强矿坑涌水量、老窖及采空区积水观测和补作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5.3.6 矿坑水再生利用分析

  结合开采方案设计报告和本次矿坑涌水量分析,兴坝田煤矿正常涌水量为720m3/d。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6)有关规定,当采用井田地质报告中推算出的井下涌水量作为矿井取水水源量,需对涌水量进行折减,折减幅度为30~50%。结合目前国内有关资料对矿坑涌水量统计分析,矿井预测涌水量与实际误差出入多在30~40%,误差较高的达到50~70%。因此,可供兴坝田煤矿的矿坑水再利用量按预测矿坑涌水量的40%进行折减后为432 m3/d。兴坝田煤矿矿井生产用水取水量为195.01 m3/d,取自矿坑涌水,取水量占矿坑再生利用水量的45.1%。开采设计推荐采用“石灰乳中和+混凝沉淀+GN-D-30型污水处理系统”方案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要求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中采煤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其中179.3 m3/d经进一步消毒处理后达到《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 50383-2006)井下消防洒水水质作为井下防尘、消防等用水。

  综上述分析,矿坑排水经处理后,从水量、水质上均能满足矿井生产用水要求。

  6 取水的影响分析

  6.1 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1)地表取水

  据前面的分析,兴坝田煤矿地表取水口处多年平均来水量为213.5万m3,P=95%保证率日来水量587.5m3。煤矿的生活用水年取水量1.81万m3,占多年平均来水量的0.85%,日取水量49.49m3,占95%保证率日来水量的8.4%。因此,煤矿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年际影响和枯水期的影响很小。

  (2)地下取水

  矿井生产后,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m3/h(720m3/d),可再生利用量为432 m3/d。矿区生产用水取自矿井涌水,日取水量195.01m3,占矿井涌水再生利用量的41.5%、占矿井正常涌水量的24.9%。

  6.2 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1)地表取水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取水口以下河段无集中生活饮用水取水口。因此,项目的取用水量不存在对其他用水户影响。

  (2)地下取水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由于井下开采将会使龙潭组的岩溶裂隙水成为矿井井下水的直接充水水源,从而使分布在该地层中的井、泉发生干涸,可能使当地部分居民生活用水受到影响。此影响需由煤矿业主与受影响方协商,根据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妥善解决。

  6.3 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现状水平年及规划水平年,取水断面P=95%日供水量分别为2.24L/s(193.5m3)、1.64L/s(141.7m3)。矿井地表取水日取水量为49.49m3,现状及规划水平年,取水量分别占95%保证率日可供水量的25.6%、34.9%,在取水口可供水量计算时已考虑了下游河道生态环境用水量。

  煤矿退水口位于取水口下游,且建设项目退水量大于取水量。

  因此,建设项目的取水不会造成下游河道断流缺水,不会因缺水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6.3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工程取水对区域水资源、其他取水用户及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甚微,不会引起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及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7 退水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退水包括施工期退水及生产运营期退水。施工期间,污水处理设施尚未建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矿井井下排水,将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废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是SS、BOD5、COD等。对于施工期间施工废水和井巷开挖过程排放的井下水采用沉淀处理后用于拌砂浆和施工场地防尘洒水;生活污水依托现有的煤矿生活区化粪池进行处理,回用于农灌用水。可减缓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影响。随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和施工期的结束,施工期间影响可消除。因此,对水环境的主要影响为运营期间项目产生的生产和生活废水。

  7.1 退水系统及组成

  运营期,矿井产生的废污水主要有矿坑排水、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和雨水淋溶水等。生活污水通过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放或回用于农田灌溉;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涌水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后部分复用于矿井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多余部分矿坑涌水排入矿区附近海坝河;储煤场和矸石堆场雨水淋溶水通过储煤场和矸石堆场排水沟收集,进行初步沉淀后进入矿井水处理站处理。工业场地退水系统见图7-1。
 

7.2 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项目运行期退水总量为485.86m3/d,其中矿坑水排放水量452.99m3/d,生活污水排放水量32.87m3/d。
   根据兴坝田煤矿开采方案设计报告,参照煤矿所在区域其他同类煤矿井下排水监测资料,煤矿矿坑排水水质主要污染物为SS,预测井下排水水质污染物浓度为:SS 300 mg/L。矿坑排水生产期为连续排放。
   工业场地生活污水为常年排放,主要污染物为SS、COD、BOD5和NH3-N,类比同类性质和规模的矿井,对生活污水水质的预测有: SS 200mg/L,BOD5 150mg/L,COD 200mg/L, NH3-N 20mg/L。
7.3 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1)工业场地生活污水处理
    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废水主要来自单身宿舍、办公楼、浴室、洗衣房等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BOD5、COD、NH3-N及少量油脂。污废水中食堂和机修车间废水采用隔油池预处理,办公楼及单身楼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预处理,以上污废水预处理后与浴室废水一起进入SDH型生活污水处理综合装置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处理后的污废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处理流程见图7-2。参考国类同类煤矿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水水质量、统计资料,确定本矿井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废水水质见表7-1。

   (2)矿井水处理
   《贵州省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整合)开采设计方案说明书》经分析预测,煤矿矿井水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90m3/h。针对矿坑排水水质主要污染物,开采设计推采用混凝沉淀二级工艺处理,处理流程见图7-3。矿井水处理规模2400m3/d。处理后水质见表7-2。

雨水淋溶水处理
   由于煤矿拟采用露天储煤和矸石堆场,为控制其在降雨期间产生淋溶水对环境的污染,须通过在工业广场和矸石堆场周围修建集排水沟渠,将场地内雨水和与煤砀淋溶水进行清污分流,产生的淋溶水进行初步沉淀后,再引入矿井水处理站一并处理。
7.4 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
   (1)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生产生活废水混合后,通过排水沟排入河流,纳污水体海坝河未划定水功能区,河流现状水质为Ⅳ类。根据建设项目生产生活废水主要排放污染物浓度,本次分析选取退水口下游约2.0km茅草坡脚断面对退水与河水混合后纳污水体水质变化进行分析,以P=90%保证率最枯月来水量扣除计算断面以上流域耗水后作为计算断面流量(Q= 95l/s),《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质为衡量标准。经分析计算,煤矿退水到达茅草坡脚断面,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BOD5<4mg/L,COD<20mg/L, NH3-N<1.0mg/L,已满足GB3838-2002中Ⅲ类水体标准。因此,本项目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排水量小,对海坝河水质影响不大,不会造成受纳水体水质发生质的变化,对水功能区影响较小。
   (2)对第三者影响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退水口以下河段目前只有农田灌溉用水要求,本项目排放的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满足灌溉用水水质要求,因此,煤矿的退水不会对第三者造成影响。
7.5 入河排污口(退水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纳雍县兴坝田煤矿的排污口设在海坝河左岸,根据《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海坝河未划分水功能区,目前煤矿退水口以下河段只有灌溉用水要求。通过前述项目排放废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分析,项目退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可满足灌溉用水水质要求,不会造成海坝河水质发生质的变化,对水功能区影响较小。因此,建设项目的排污口设置是合理可行的。
8 水资源保护措施
   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要求,以项目建设预防、控制和影响减量化为原则,提出项目应采取的工程措施、非工程预防与补救措施,尽量消除或减缓项目取水和退水产生的不利影响。
8.1 工程措施
   (1)矿区范围内取水工程保护措施
   对位于矿区范围内海坝河的取水工程设施及地表出露的泉点,均设点进行长期观测,观测取水河流和井泉水位及水量变化情况,一旦水位降低或是流量减小,不能满足村民的饮用水源量,建设单位重新建设供水设施以解决受影响村民的饮用水源。
(2)修建事故处理池
   在工业场地内修建污水事故处理池,以免污水处理设施出现故障时,矿区污水未经处理外排,造成纳污水体污染。
设置取水计量设施
   根据水资源管理要求,对煤矿取水口设置取水计量装置,严格按照批准的取水量进行取水。
   (4)矿坑排水再生利用措施
   加强对矿井水资源化技术处理,使之处理后可用于解决受矿井开采影响村寨的村民生活生产用水,从而达到减少外排水量,提高矿坑排水再生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产生的污染。
   (5)设置保护煤柱措施
   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开采方案设计,对井田边界、公路、地面构筑物、井田周边地表河流等设置永久保护煤柱,以减少对井田范围内公路、地面构筑物和井田周边地表河流的影响,防止地表水的下漏,影响沿河两岸的农村生活用水和人畜灌溉用水。
   (6)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流失是矿井开发应重点防治的对象。矿井开发引起的水土流失,主要来自于地表变形塌陷和植被破坏,因此除采取防治地表移动变形的措施外,还应加强绿化,扩大绿化面积。
   矿井水土保持规划结合地方水土保持规划以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划分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进行。对因矿井建设而裸露的土地采取绿化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
   矿井建设应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公路两侧地界内的山坡地应修建护坡或采取其他的土地整治措施。
   对矿井塌陷地进行综合治理,恢复表土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8.2 非工程措施
   (1)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加强规划矿区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用水与防污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强对影响水资源持续利用和保护的经济建设和人类活动的管理。
   强化水资源规划的法律地位,推进规划的实施,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切实加强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力度,促进社会的合理用水;加大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加强对河流、渠道排污口的监督管理,配合环境主管部门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认真贯彻实施现行水法规,切实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2)依法开矿,强化煤矿资源管理。
   煤矿开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水煤资源共生,因此,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按照规划严格管理,把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
   (3)加强水质监测设施建设和排污监督管理
   项目的主要产污环节是矿坑排水,因此,建议对矿坑排水的处理构筑物设置监控装置,随时对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以便能及时处理突发污染事故。
(4)制定煤矿非正常排水应急预案
   如发生处理站不能正常工作情况,矿坑排水直接排入河中,对纳污河流水质影响较大,需制定煤矿非正常排水应急预案,尽量减缓和减轻煤矿非正常排放对河流造成的影响。
   (5)加强地表活动期监测管理
   在煤矿开采活动中,制定定期巡视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受开采活动影响产生的地表裂缝,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和减少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9 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建议
9.1 补偿原则
   (1)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方针和开源、节流、治污并举、节水治污优先的原则。
   (2)坚持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综合利用的原则。
   (3)坚持水量与水质统一的原则。
   (4)坚持取水权有偿转让原则。建立健全保护水资源、恢复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
   (5)坚持维护国家权益、遵循公开、公平和协商、互利的原则。
9.2 补偿方案建议
   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可能造成流经矿区的河流和出露的井泉水量漏失,从而影响矿区范围及周边当地部分居民的生活用水。由于煤矿采取留设煤柱等工程措施进行保护,可减轻矿山开采产生的影响。若生产过程中确实对矿区范围及周边部分居民取水造成了影响,业主必需进行补偿。由于影响尚未形成,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影响程度、影响位置等目前难以预测,为了保证今后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受影响方的正常生产生活用水,本阶段建议煤矿建设方与可能受到煤矿开采影响而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生活用水的居民签定补偿协议(补偿协议书见附件六)。对由于受煤矿开采影响而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生活用水的居民,煤矿业主将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赔偿。
   
   
   
   
   
   
   
   
   
   
   
   
   
   
   
   
   
   
   
1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
10.1 取用水的合理性
   (1)纳雍县兴坝田煤矿是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等单位颁发的黔煤字[2006]97号文件《关于毕节地区八县(市)煤矿整合、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意见》,由高坝田、万春和东风三个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后矿井生产能力9万t/a。该矿井符合毕节地区煤矿整合规划要求。
   矿区的生活用水取自位于矿区东侧的海坝河,建设项目取水口以上流域集雨面积4.26km2,根据取水水样水质分析,取水水源经处理后能满足项目的取用水水质要求。建设项目取水口以上流域集雨面积4.26km2,取水口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13.5万m3,水量丰沛。本项目年取水量1.81万m3,占取水口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0.85%;日取水量49.49m3,占95%保证率日来水量587.5m3的8.4%。在河流承载能力范围内。
矿井生产用水取自本矿井矿坑涌水,矿井生产后,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0m3/h(720m3/d),可再生利用量为432 m3/d。矿区生产用水日取水量179.3m3,占矿井涌水再生利用量的41.5%、占矿井正常涌水量的24.9%,矿井涌水量完全能够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另外,矿井涌水通过处理后能够满足《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所规定的井下消防洒水水质标准要求。
建设项目用水主要由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消防用水组成。具体组成和用水指标见表10-1   综上所述,兴坝田煤矿取水是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符合区域水资源配置,项目的取水不影响下游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取水和耗水等主要用水考核指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因此兴坝田煤矿取用水是合理的。
10.2 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1)地表取水水源
   经分析计算,现状水平和规划水平年,扣除取水口以上流域用水和下放生态环境用水后,取水口处P=95%最小日可供水量分别为2.24L/s(193.5m3)、1.64L/s(141.7m3)。兴坝田煤矿生活取水水量为49.49m3/d,故取水断面设计保证率的来水可以满足煤矿的生活取水要求。煤矿取水水源现状水质经处理后可满足建设项目生产生活取水水质的要求。因此,建设项目取水是可靠的。
   本项目的取水符合区域水资源配置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的取用水合理,取水口设置合理,取水后对区域水资源影响不大,不会其他用水户的取水造成影响。因此,建设项目取水可行。
(2)地下取水水源
   结合开采方案设计报告和本次矿坑涌水量分析,可供兴坝田煤矿的矿坑水再利用量为432m3/d。兴坝田煤矿矿井生产用水取水量为195.01 m3/d,取自矿坑涌水,取水量占矿坑再生利用水量的45.1%。开采设计推荐采用混凝沉淀二级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要求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中采煤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其中195.01 m3/d经进一步消毒处理后达到《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 50383-2006)井下消防洒水水质作为井下防尘、消防等用水。因此,矿坑排水经处理后,从水量、水质上均能满足矿井生产用水要求,取水可靠的。
10.3 取用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兴坝田煤矿地表取水口处多年平均来水量为213.5万m3,P=95%保证率日来水量587.5m3。煤矿的生活用水年取水量1.81万m3,占多年平均来水量的0.85%,日取水量49.49m3,占95%保证率日来水量的8.4%。因此,煤矿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年际影响和枯水期的影响很小。
   根据现场调查,取水口以下河段无集中生活饮用水取水口。因此,项目的取用水量不存在对其他用水户影响。
   本项目可供水量计算时,已考虑下游的河道生态用水量和下游河道取水量,而且建设项目的退水量大于取水量,所以煤矿地表取用水不会造成下游河道断流缺水,不会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煤矿开采疏干地下水,可能导致井田范围内的地下水位下降,可能造成流经矿区的河流和出露的井泉水量漏失,从而影响矿区范围及周边当地部分居民的生活用水。为解决地下水位下降而引起的区内居民生活用水难的问题,需由煤矿业主与受影响方协商,根据其影响程度及范围妥善解决。
10.4 退水影响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1)本项目退水包括施工期退水及生产运营期退水。施工期间退水影响随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和施工期的结束可消除。对水环境的主要影响为运营期间项目产生的生产和生活废水。
   矿井产生的废污水主要有井下排水、工业场生活污水和雨水等。本项目将新建矿井水处理站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将矿井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经对退水的影响进行预测,矿井退水不会使纳污水体水质恶化。
   (2)工程针对煤矿建设项目特点,从尽量消除或减缓项目取水和退水产生的不利影响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①矿区范围内取水工程保护措施;②修建事故处理池;设置取水计量设施;③矿坑排水再生利用措施;④设置保护煤柱措施;设置保护煤柱措施;⑤水土保持措施。
   非工程措施:①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②依法开矿,强化煤矿资源管理;③加强水质监测设施建设和排污监督管理;④制定煤矿非正常排水应急预案;⑤加强地表活动期监测管理。
10.5 取水方案
根据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条件,矿区取水由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生活用水取自为位于矿区北侧的高寨支流,生产用水取自本矿井矿坑涌水。
生活用水取水方案:根据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条件,纳雍县兴坝田煤矿生产生活用水从位于矿区东侧的海坝河取水,通过泵提至位于工业广场的生活用水净化站(标高1891m),经生活水净化站处理后,用泵提升至高位水池(V=150m3,地面标高1935m),然后以静压的方式供给各用水点,生活日取水量49.49m3/d。
   生产用水取水方案:兴坝田煤矿生产用水取自本矿井矿坑涌水,通过加压泵将井下排水送至地面矿井水处理站(地面标高1891m)处理后,用泵提至生产消防水池(V=300m3,地面标高1940m),以静压的方式供水。生产日取水量195.01m3/d。。
10.6 退水方案
   建设项目矿区内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采用雨水沟排出;工业场地的生活污水排水量为32.87m3/d,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或回用于农田灌溉;根据开采方案设计对矿坑涌水量分析预测,矿坑正常涌水量为720m3/d,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标准限值要求后部分回用,多余部分排放,矿坑排水量为452.99m3/d;矸石堆场雨水淋溶水经矿井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回用于矸石堆场洒水防尘、绿化用水。
10.7 建议
为了保证兴坝田煤矿的正常生产、生活,并使区域水资源能够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综合效益,提出以下建议:
(1)严格按照相关批复实施建设项目;
(2)严格按照水资源论证结论办理取水许可手续,实施煤矿的取水、净水、供水、用水和退水过程;
(3)严格监测取水和退水水质,确保取水和净水处理工艺满足矿区生活饮用水要求,退水满足相关排放标准的要求,并且不使退水受纳水体水质恶化;
(4)土地利用保护措施,对于矿区实施土地复垦,并严格按照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进行治理;
   (5)建议对矿区补充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为准确预测矿坑涌水量提供依据,并将处理后的矿坑水回用作为矿井的生产用水,减少新鲜水取水量,提高矿坑水重复利用率。
   
   
附件一:委托书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