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咱德煤矿安全专篇说明书

在线文档 2014-11-26 0
软件名称: 咱德煤矿安全专篇说明书
文件类型: .doc
界面语言:
软件类型: PPT
运行环境:
授权方式:
软件大小: 932.99 KB
软件等级:
软件登陆: admin
作 者 :
官方网址: 官方站
程序演示: 演示
解压密码:
整理时间: 2014-11-26
软件简介:

麒麟区咱德煤矿

安全专篇说明书


 


建设性质:扩 建

工程编号:A20529

设计年生产能力:9万t/a(3扩9)


院    长: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

                       


 


曲靖市煤炭设计研究院

二○○五年十二月


 


参加设计人员




朱云生

冉隆钧

李吉武

王玉清

朱莲香

张少秋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1

  第一节  矿井概况…………………………………………………1

  第二节  安全条件…………………………………………………………3

  第三节  矿井设计概况………………………………………………16

第二章    矿井通风…………………………………………………35

  第一节  概况……………………………………………………………35

  第二节  矿井通风…………………………………………………36

第三节  降温措施及设备选型…………………………………………47

第三章    粉尘灾害防治………………………………………………48

  第一节  粉尘……………………………………………………………48

  第二节  防尘措施………………………………………………………49

  第三节 防爆措施………………………………………………53

第四节  隔爆措施……………………………………………………… 56

第五节  矿井地面系统防尘……………………………………………58

第四章    瓦斯灾害防治…………………………………………………60

  第一节  瓦斯……………………………………………………………60

  第二节  防爆措施………………………………………………………60

  第三节  隔爆措施…………………………………………………67

  第四节  开采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防突措施……67

第五节  矿井瓦斯抽放………………………………………………… 76

第五章    矿井防灭火…………………………………………………77

  第一节  概况………………………………………………………77

  第二节  开采煤层自燃预测及防治措施………………………………77

  第三节  灌浆系统及设备选型…………………………………78

第四节   外因灭火防治及装备…………………………………………82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86

  第一节  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86

  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措施…………………………………………87

  第三节  井下防治水安全设施…………………………………………91

第七章   矿井井下其它灾害防治……………………………………93

  第一节  顶板灾害防治…………………………………………93

  第二节 爆炸材料库……………………………………97

  第三节 提升运输事故防治措施及装备……………………98

第四节 电气事故防治措施及装备………………………103

第八章   矿井瓦斯监控系统…………………………………116

  第一节  概述…………………………………………………………116

  第二节  安全监测、监控和传输设备的选择……………………117

  第三节  安全监测、监控和传输设备的选择……………………118

  第四节  监控地点传感器布置……………………………………121

  第五节   矿井各类传感器装备量……………………………………123

  第六节   加强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安装使用和

维护管理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可靠………………………  124

第七节    预防雷击措施 ……………………………………………   126

第九章    矿井安全检测及其他装备、矿山救护队………………127

第一节  矿井安全检测及其它装备……………………………………127

第二节  矿山救护队……………………………………………131

  第三节   矿山保健设施………………………………………………132

第十章  劳动定员及概算……………………………………………133

  第一节  劳动定员……………………………………………………133

  第二节  概算…………………………………………………………135


 


 


 


 


 




图  纸  目  录


1、井上、井下对照图

2、矿井开拓及采区布置(C11煤层)平面图

3、矿井通风系统图

4、井下洒水防尘及隔爆装置系统图

5、井下避灾路线图

6、地面供电系统图

7、井下供电系统图

8、通信系统图

9、排水管道系统图

10、井下运输系统图

11、瓦斯监控平面布置图

12、瓦斯监控系统图


前        言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1968年1月云南省煤炭地质局第六地质队提供的《恩洪矿区XI井田精查地质报告》。1987年8月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综合分队提交的《曲靖市独木乡煤矿地质及浅部煤井规划报告》。

2、2005年12月曲靖市煤炭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曲靖市麒麟区咱德煤矿矿井初步设计》。

3、设计委托书。

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煤矿(井工、露天)技术改造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内容”(煤安监监一字[2002]65号)。

5、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审查与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煤安监政法字[2004]16号)。

6、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

7、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各专业规程、规范、规定、标准等。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编制本安全专篇的指导思想。

通过认真研究咱德煤矿的采、掘、机、运、通、维等各系统及其环节所涉及的安全问题,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对矿井的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主要灾害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每一项工程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更应考虑矿井整体的安全性。

三、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安全评价

根据咱德煤矿的实际情况,开采设计的主要安全隐患特点是:

1、瓦斯灾害是咱德煤矿主要安全隐患,地质报告提供本井田各煤层瓦斯含量为0.29~18.89m3/t,平均为8.14m3/t,属高瓦斯矿井。

2005年7月瓦斯鉴定结果,北采区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1.5m3/t.d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综上所述,本次设计根据地质报告、相邻矿井和本矿的开采实测资料分析,咱德煤矿属高瓦斯矿井,预测北采区瓦斯相对涌出量18m3/t.d。一水平以下开采时要预防瓦斯突出。本安全专篇对瓦斯赋存状况、瓦斯涌出量预测、瓦斯爆炸的原因分析、防爆和隔爆措施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建立了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考虑了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

2、咱德煤矿煤尘鉴定结果有爆炸危险,因此矿井防尘工作不能忽视。本安全专篇对采、掘、运、装等环节提出了降尘措施,设计了消防、洒水系统和隔爆水棚。

3、C19以下煤层含硫较高,预计有自燃发火倾向,设计考虑了防灭火措施。

安全评价:该矿井安全问题属中等性矿井。高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C19以下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因此按中等偏复杂条件进行编制安全专篇。本设计中对煤与瓦斯突出、煤尘、防水等问题的治理,生产过程中可行,易于实施,安全可靠。

四、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今后应补充完善如下资料:

1、游离SiO2含量分析;

2、各可采煤层瓦斯参数测定、煤尘爆炸性实验参数及煤层自燃试验鉴定;

3、矿井涌水量资料尚待生产中积累完善。

4、建立完善各工种操作规程,落实岗位责任制。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


第一节    矿井概况


一、交通位置

    咱德煤矿位于恩洪矿区11井田北端、属东山镇独木办事处管辖。在2km简易公路与曲靖至恩洪矿区公路相通,距曲靖82km,至陆良85km,交通较为方便。

    附:交通位置图(图1-1)

    二、地形地貌

    矿区属乌蒙山南西缘,地形起伏相对较大,主体山脉呈北东向,次级山脉呈近南北向,形成“沟”、“谷”相同排列。矿区总体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貌;最低点为矿区北西带,海拔为2010m,最高点为矿区南面的山顶,海拔为2153m,矿区绝对高差为150m。

    矿区地表水主要为一些“山”、“谷”以季节性溪流水为主,由东向西流出矿界,最终汇入外围的独木水库,对开采无影响。

    矿区为典型的高原侵蚀地貌特征。

    三、气象及地震

    恩洪矿区属典型的云贵高原气候,冬季寒冷,春、夏、秋不明显。年平均气温15-18℃,最高气温32.2℃,最低气温-14.2℃,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为寒冬期,3-4月份为风季,多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7-4.4m/s,最大风速可达20m/s。年降雨量1032~1624mm,雨量多集中于6~10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4~98%,并时有冰雹出现。

    地震基本烈度:7度。

    四、区域经济

    东山镇及邻区,工矿企业“星罗棋布”,有省属的陆东煤矿、恩洪煤矿;市属狮子山煤矿及60余家乡镇煤矿。

    本区农作物主产包谷、洋芋、水稻、烤烟等,地方小煤矿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五、水源、电源、通信

    煤矿水源取自矿部附近的天然泉水,生产用水取自沉淀处理后的井下水。

    电源来自约5km处的新村降压站架设专供乡镇煤矿用10KV的输电线至本矿,作为煤矿专用线。

矿区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早已开通,通信方便。

六、矿井的开发史、小窑及开采情况

1、咱德煤矿建于1985年,属镇办集体企业。煤矿在南部掘有一对斜井,开采C7-C10、C16煤层,产量3万t/a;后期又在北部建有一个提升斜井及风井,还未布置开采。南北两个采区形成两套独立的生产系统

煤矿经过20年的开采,C7—C10煤层已采空,需要解决矿井的生产接替,对C11以下煤层进行设计开采。

2、小窑状况

矿井西边、北边出露地表的C7、C8、C9、C10四个煤层,曾被小窑开挖,有老窑采空区。


第二节    安全条件


一、地质特征

矿井范围内出露的煤系地层上二叠统龙潭组(P2L)约占矿井面积的70%,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和第四系沉积(Q)各占15%左右,煤层出露最低层位为15煤层。矿井东以F4断层为界,西以 F57与F3断层连线为界,北有F34断层,四周受大断层切割,形成独立块段。在块段内部,构造相对简单。东南部属团箐背斜的东翼,地层产状在66°/10°~126°/3°变化,呈一平缓的单斜构造。咱德冲以南地表约50%的面积为团箐及凹塘两个滑坡体掩盖,滑坡残留厚度0-20m左右。对地表浅部煤层(C8、C9)露头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矿井范围仅有少量钻孔及槽井工程控制,地表有部分为滑坡所覆。因此,对构造等均未作详细控制,研究程度较差。有待在今后开采中进一步查明。

    一、原矿区范围内进行的地质勘查情况

    矿区属恩洪矿区11井田北端的一部分,地质勘探工作由原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于60年代初、70年代中做过多阶段地勘工作,最终于1968年1月提交《恩洪矿区XI井田精查报告》,1973年1月由省地质局第6号文审查批准。勘察网度为250×250m,属二类型勘探精度。矿区可采煤层数18层,总厚度14.61m,最大垂深300m。但本矿井位于11井田储量计算境界外围,此报告只能作为参考。

    1987年8月又由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综合分队作补充地质工作,并于1987年11月提交了《曲靖市独木乡煤矿地质及浅部煤井规划报告》。

    通过两次地质工作,矿区的地质特征基本查明,为矿井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二、地层

    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统宣威组(P2X),下与峨眉山玄武岩(组)(P1-2e)不整合接触,上被下三叠统一套碎屑岩覆盖。

    峨眉山玄武(组)(P1-2e):为一套绿灰色、浅紫红色的杏仁状、 致密块状玄武岩和凝灰岩。

    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1-2X)区域上根据含煤情况及岩性特征,又将其划分为三个岩性段,分别称为宣威组一段(P2X1)、宣威组二段(P2X2)、宣威组三段(P2X3)。整个P2X岩石组合为粉砂岩、粘土岩(泥岩)、细砂岩及煤层。其中煤层达50余层,厚大于31m。煤层的分布规律是:P2X3中煤层8-20层,煤质偏差,且煤层不稳定,工业利用价值不大:P2X2中煤层12-25层,一般18层,煤层11m左右,可采7层稳定煤层,煤厚8m左右,煤质好,煤层稳定,工业利用价值大。 P2X1中含煤12~22层,其中可采5层,煤厚6m左右,煤质一般。厚<250m,其中P2X3厚<115m、P2X2厚60~70m、P2X3厚70~80m。

矿区PaX组仅出露P2X2、P2X3部分地层。

整个恩洪矿区P2X3/P2X2地层界线以C9煤层为界,P2X2/P2X1地层界线以C16煤层为界。

卡以头组三段(Tlk3):黄绿色中厚一一厚层状细砂岩夹薄层状泥质粉砂岩,厚10m。

卡以头组二段(T1k2):黄绿色中厚一一厚层状细砂岩夹薄——中

厚层粉砂岩。厚30m。

卡以头组一段(T1K1):黄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夹薄层细砂或钙质细砂岩。厚<70m。

飞仙关组二段(T1f2):紫红色粉砂岩夹灰绿色薄——中厚层细砂岩。厚<140m。

   飞仙关组一段(T1f1):紫红色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普遍含蠕虫状方解石。厚<120m。

    第四系(Q):为一套残坡积,冲积物,为粘土、砾石等。厚0~ l0m。

    三、构造

    1、断层

    矿区内断层稀少,且只发育于矿区的边界,对开采无大的影响。褶皱为一宽缓的背斜。现分述如下:

    F3:为一正断层,分布于矿区的西面和南西角。走向总体呈北北西。南端延伸出矿区,北端终于矿2拐点附近。断面倾向东至北东向,倾角大于50°,断距大于10m。

    F4:为一正断层,分布于矿区的东面,走向呈北北东,延长约900m,断面倾向南东,倾角小于50°,断层南东盘上升,北西盘下降,断距大于10m。

    F24:为一正断层,分布于矿区的尔部,为F4的次级断层,该断层对开采无大的影响,不做详述。

    2、褶皱

    矿区内褶皱主体为一宽缓的不对称背斜,核部在矿区的南西角,走向呈北西。南两翼倾角一般在12~15°,北东翼倾角一般在5°左右。且北东翼基本为整个矿区,并发育一系列小褶皱。总之,该褶皱对开采无大的影响,局部煤层不稳定。

    四、煤层

    (一)含煤性

    1、煤层赋存情况

    龙潭组(宣威组)地层总厚213.9m至283.6m,平均厚237.98m,共含煤50余层,自上而下主要煤层编号为1至24号,煤层总厚24m至38m,平均煤层厚度为30m,含煤系数12%。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总厚度4.6m至18.6m,平均13.5m,储量计算含煤系数5.2%。

    区内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进行储量计算的有:8、9、10、11、13a、15、16、19b、21b、23、24共计11层。

    其中:龙潭组(宣威组)上部P2X3:地层厚83.97m,含煤13层,煤层厚度3.6m,含煤系数3.8%;其中局部可采煤层2层,储量计算煤层厚度1.5m,可采系数1.7%,在本矿区范围内有1、3煤层。

    龙潭组(宣威组)中段P2X2:地层厚度82.53m,含煤18层,煤层厚度10.7m,含煤系数12%,其中可采煤层7层,储量计算煤层厚度7.6m,可采系数8%,可采煤层多,且多为炼焦用煤,煤层稳定,煤质好,工业利用价值最大。

    龙潭组(宣威组)下段P1X1:地层厚度71.45m,含煤层多而密集,含煤13层,煤层厚度10.2m,含煤系数14%,其中可采煤5层, 储量计算煤层厚度5.3m,可采系数6.7%。煤层结构复杂、不稳定、煤质较差,工业利用价值一般。

    2、煤层及其结构

    (1)煤层厚度及变化

   本区以薄煤层为主,中厚煤层次之,无厚煤层。其中薄煤层有3、7、11、13a、13b、14、15、16-1、19b、24等10层;中厚煤有8、9、10、16、19b、21b、23等7层。

    按煤层厚度的稳定性划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煤层。其稳定煤层,全矿区可采,厚度及煤质均变化不大,共计有9、11、16煤层共3层。

    较稳定煤层:全区大部可采,可采区内厚度及煤质均变化不大,或其变化有一定规律。共有8、13a、19a煤层3层。

    不稳定煤层:大约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面积属不可采或表外储量区,其分布甚无规则,可采区内厚度变化一般均较大。共计有3、13b、14、15、16-1、19a、19c、21b、23、24煤层10层。

    (2)煤层结构

    本区煤层结构以14煤划分界线,以上属简单结构;以下多属较复杂和复杂结构。其中19煤层与21煤层常由10个以上分层组成,煤层结构最为复杂。煤层之中夹矸成分及岩性的不同以16煤层结为分界线,16煤层以上各煤夹矸多为高岭石粘土岩,部分为粘土岩及粉砂质粘土岩:而16煤层以下各煤层夹矸主要为粘土岩和炭质页岩。

    按煤层结构的复杂程度划分为:简单、较复杂、复杂结构,现分述如下:

    简单结构煤层有:1、8、9、11、13a、14煤层等6层。

    较复杂结构煤层有:3、16-1、16、19a、21a煤层等5层。

    复杂结构煤层有:15、19b、21b、23、24煤层等5层。

   (二)可采煤层

    全区共有可采煤层13层,煤层编号是:3、7、8、9、10、11、13a、15、16、19b、21b、23、24等。其中全区禾急定可采为煤层有8、9、11、13 a、16、19b等六层,其它为局部可采煤层。现分述如下:

    8煤层:位于龙潭组(宣威组)P2X2近顶部,距3煤层55.80—82.OOm,平均间距64.OOm,煤层层位稳定,厚度较稳定,一般厚度0.26—2.19m,平均厚度1.44m,属中厚煤层。煤岩为半亮型煤,煤性脆呈片状,煤层结构单一,常有1-2层显晶质高岭石粘土岩夹矸,下部夹矸为粘土,该煤层顶部为一套浅灰色细砂岩,与含炭质的炭屑成水平层理,直接顶底板含鲕粒,为B4标志层。

    9煤层:位于8煤层之下,距8煤层2.80—13.00m,平均间距7.00m,煤层层位稳定,一般厚度0.52-2.31m。平均厚度1.64m;中厚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岩为光亮一半光亮型煤,呈碎块粉粒状,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为单一煤层,偶夹有不规则状粘土岩夹矸,顶板为一套薄层状菱铁岩与粉砂岩等间距互层,菱铁岩易裂成方墩状,含极丰富的植物化石,为B5标志层。

    11煤层:位于9煤层之下,距9煤层5.00至20.10m,平均间距14.3m,煤层层位稳定,一般厚度0.60-2.79m,平均厚度1.3m,中厚煤层是本区主要可采稳定煤层。煤岩为半暗一半亮型煤。煤性较硬,呈块状,煤层结构简单,具有1-3层显晶质高岭石粘土岩,顶板含海缘石,底板含菱铁鲕粒,为B6标志层。

    13a煤层:位于9煤层之下,距9煤层7.00-18.80m,平均间距12.90m。煤层层位稳定,煤层厚度较稳定,一般0.4-2.89m,平均厚度1.1m,薄煤层。是本区内较稳定型可采煤层。煤岩为半亮一光亮型煤。呈块、粉粒状。煤层结构简单,局部为单一煤层,常具有0-3层显晶质高岭石粘土岩,顶板为粉砂岩夹多量的透镜状菱铁岩,菱铁岩中充填方鲜石而呈花斑状,底部间距0.3-3.3m,平均1.4m,常出现13b不稳定煤层,具有分岔复合现象。

    16煤层:位于16-1煤层之下,距16-1煤层0.4—9.5m,平均间距3.8m,煤层层位稳定,煤层厚度一般1.3-2.31m,平均厚度1.95m,属中厚煤层,是本区稳定型主要可采煤层,煤岩为半亮型煤,呈块夹粉粒状。煤层结构较复杂,常具有1-4层夹矸,上部为粘土岩夹矸,下部为显晶质高岭石粘土夹矸,含黄铁矿结核。顶板常会有炭屑组成的水平层理。该煤层下部2-4m全区均有一层黑色页岩。

    19b煤层:位于19a煤层之下,距19a煤层0.37-9.0m,平均间距2.80m。煤层层位稳定,煤层厚度较稳定,一般1.1—3.11m,平均厚度1.87m,属中厚煤层。是本区内较稳定的主要可采煤层。煤岩为半亮型煤,呈块状粒状。煤层结构极复杂,具有2-6层粘土岩,炭质页岩夹矸,顶板为灰色细砂岩,底板为黑灰色泥岩。

    五、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

(1)光亮型煤,区内仅有16-1煤层黑色,具油脂光泽一玻璃光泽,条痕黑色,具贝壳状断口,常有较多内生裂纹,其性脆极易破碎,呈粒状。

(2)半亮一光亮型煤:煤质有9、13a、19a、19b、19c等五层,黑色,具玻璃光泽夹沥清光泽,条痕黑色。光亮煤具贝壳状断口,半亮煤呈均一结构块状及不规则的条带状,常见有内生裂隙、裂纹、性较脆、易破碎、呈块状、粒状、鳞片状。

   (3)半亮型煤:煤层有8、14、15、16等4层。黑色、具油脂光泽、条痕黑色,具不规则条带状分布,偶见有少量内生裂隙裂纹,性脆易存碎、局部不易破碎、呈块状、粒状、片状等。

   (4)半暗半亮型煤:煤层有11、21b、23、14等5层,黑色,具油脂光泽一沥清光泽、条痕黑色,多呈不规则的厚薄不等的条带状分布,局部见有内生裂隙裂纹,性较脆、易破碎,为均一结构或粒状结构。呈块状、粒状。

   (5)半暗型煤:煤层1、3等2层,黑色、具暗淡光泽,条痕黑色,具均一块状及不规则的厚薄不等条带状分布,局部偶见有内生裂隙裂纹。性较硬,脆度小,不易破碎,以块状为主,少量粒状。

    2、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

   (1)煤的化学性质及化学组成

   工业牌号:挥发分(Vdaf)变化在23-14%之间,胶质层厚度(Y)变化在24-0mm之间,二项指数在垂直方向1-24煤层中自上而下有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分别属于焦煤和瘦煤两种大类牌号,底部局部偶然出现贫煤牌号。其中3、7、8、9、10、11、13a、15、16等9层为焦煤,19b、21b、23等3层为瘦煤,24煤层为贫煤。

    灰分(Ad),原煤灰分属于中高灰煤的有3、24等3层,属于中灰煤的有7、8、11、13‘、15、19c、21”、23煤层共计8层,属于低中灰煤的有9、16、19b等3层,含量均低于20%,局部属中灰-低灰煤。

    洗煤灰分均可降低至12%以下,其中炼焦用煤都可降至9%以下,普遍比原煤降低1-2倍。

    精煤回收率与原煤灰分含量成反比,其中:炼焦用煤的9、16、19b煤层均大于40%,19b煤层属于低中灰一中灰区范围。

    硫分(St.d):从上到下硫含量由低变高,其中:1-15煤层为低硫煤;16煤层为低中硫煤;16-1、19a煤属为中高硫煤;19b、19c、2la、2lb、23、24煤层为高硫煤。

    在中一高硫煤中,洗煤硫比原煤矿普遍降低1/3至3/5,其中19a、19b煤层洗煤硫含量分别为1.36%及1.45%,和其它井田比较下降最低,对作为炼焦配煤提供了依据。

    磷(Pd):区内各煤层磷含量最小值为0,最大值0.05%(24煤层)平均0.009%左右,一般均小于0.01%,均低于对磷元素的允许含量(0.62-0.03%)。

    (2)煤的工艺性能

    可洗性:根据可洗性回收率试验综合分析,区内确定炼焦用煤的有9、13a、16、19a、19b等五层。确定动力用煤的有:3、7、8、10、11、15、19b、21b、23、24等10层。

 筛分试验:煤焦用煤块煤粒级0.5-25毫米介于64-69%,而粉煤介于12.00-22.68%之间,其中:9煤的粉煤仅占11.9%。

  焦炭性能:焦炭产率为76%-80,抗碎性8.0-14.4(M40)%, 耐度性70.8-75.8(M10)%,气孔率44-46%,裂纹率0.1584—0.2287cm/cm2,含硫量0.11-0.67%。

    发热量(Qb.daf)值均在33.45-35.92MJ/kg之间。

    灰成分和灰熔点:灰成分主要是Si02、AL203、Mgo、S03;平均在7%以下,均属于酸性,从16-1至24煤层由于含较多的黄铁矿,Fe203,含量均大于10%,最高可达34.14%。S03含量在0.18-3.83%之间。

    灰熔点(t02)值度化点1275-1457℃之间。

    3、煤的可选性

    以8煤层为例:

    原煤工业分析:水分0.90%,灰分25.39%,挥发分16全硫0.22%。

    精煤工业分析:水分0.47%,灰分7.97%,挥发分21.84%,全硫 0.26%。

    焦炭工业分析:水分0.51%,灰分21.18%,挥发分0.54%,全硫 0.24%。

    成焦时间16小时,焦炭产率75.6%,焦炭料块度>60mm占83%,气孔率51.84%,横裂纹0.1075%cm/cm3,纵裂纹0.0478cm/cm3,总裂纹0.1553cm/cm3,抗碎性M40占79%,耐磨性M10占11.8%。平均炉温1012.6℃,其可选性等级属很难选,回收率等级属低等,其工业用途为动力用煤。

六、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条件

本矿井四周山高,中部有咱德冲,雨季有水流入独木水库,干季几乎断流,故大气降雨对矿井的涌水有一定影响。井下水的主要来源是龙潭煤组上段含水带和卡以头组含水带的地下水沿矿井四周进入矿坑。中后期,还有来自大气降雨沿矿坑顶部地表塌陷裂隙渗入矿坑的水量。因断层的富水性都弱,故断层水对矿井充水无显著影响。此外还有老窑积水,开采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有关资料,经计算后预计矿井北采区正常涌水量为20m3/h,最大涌水量为40m3/h。

老窑采空区积水:矿井西北边出露地表的煤层有C7、C8、C9、C10四个煤层,曾有小窑开挖的痕迹,由老窑采空区积水。

    (二)、瓦斯

    据《11井田地质报告》称,在勘探过程中,其采集了24件瓦斯样品,其成果是:吨煤瓦斯含量为0.29~18.89m3/t,平均为8.14m3/t,属高瓦斯矿井。2004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实测结果,北采区相对涌出量为11.5m3/t·d,并有沿垂直方向吨煤瓦斯涌出量逐渐增高的趋势,预计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8m3/t·d。

    (三)煤尘

    第六地质队在11井田勘探过程中,对所施工的坑道工程采集38件煤尘爆炸试验样品。其结论是:煤尘均有爆炸危险。

    (四)、煤的自燃

未发生煤的自燃,但深部C19以下煤层含硫较高,有自燃发火可能。

    (五)、煤层顶底板性质

    8煤层顶板为一套浅灰色细砂岩,与含炭质的炭屑组成水平层理,直接顶底含鲕粒。

    9煤层顶板为一套薄层状菱铁岩与粉砂岩等间距互层。

    11煤层:顶板含海绿石,底板含菱铁质鲕粒。

    各煤层顶板多为粉砂岩、细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属层状,薄层状结构,开采中易发生冒落。底板多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遇水后软化,尤以C9底板最差,常出现底鼓现象。


第三节    矿井设计概况


一、工程性质

矿井属扩建性质,由年3万t扩至9万t。利用原有南北两对斜井分别开采南北两个采区。南采区为老井生产区,产量3万t/a;北采区为新设计采区,产量6万t/a。本次设计重点考虑北采区。

二、井田开拓开采

井田境界、储量、设计能力、服务年限、井口位置、开拓方式。

1、井田境界,矿井开采范围东以矿界点④、⑤、⑥、⑦、⑧、⑨连线为界;西以矿界点①、②、③连线为界;南以矿界点①、⑨连线为界;北以矿界点③、④连线为界。南北长960m,东西宽400~600m,面积约0.48(km)2。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2-1

点 号 X Y

l 2801510 35413226

2 2802106 35413142

3 2802300 35413188

4 2802300 35413892

5 2802226 35413892

6 2802070 35413820

7 2801823 35413674

8 2801823 35413816

9 2801428 35413594

开采面积:0.48(km)2 开采深度:2020~1900m

2、矿井储量

矿井工业储量:316.3万t,其中:南采区121.5万t,北采区194.8万t。

矿井可采储量:206.9万t,其中:南采区84.4万t,北采区122.5万t。

3、设计能力:9万t/a。其中:南采区产量3万t/a,北采区产量6万t/a。

4、服务年限


下载地址: 文档地址2
下载帮助: 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相关软件: 无相关信息
下载说明: ⊙推荐使用网际快车下载本站软件,使用 WinRAR v3.10 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软件。
⊙如果这个软件总是不能下载的请点击报告错误,谢谢合作!!
⊙下载本站资源,如果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请到本站论坛去咨寻,我们将在那里提供更多 、更好的资源!
⊙本站提供的一些商业软件是供学习研究之用,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