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董晋峰:转 型 之 路——晋煤集团古书院矿转型发展纪实

作者:董晋峰 2014-06-20 11:06 来源:晋煤集团工会

如果说滚滚乌金是大自然馈赠古矿人的丰厚物质财富,那么,流淌于泽州大地、传承数千年,闪耀着“书院”光芒的文化血脉则是历史长河馈赠古矿人的特殊精神财富。 太行山南麓的这座矿井,因地处程颢传道研学之所,遂得名古书院矿。 半个世纪,沐风栉雨。今天,在转型、跨越、发展的时代旋律下,知难而进、倍道兼进的转跨精神,引领着新一代古矿人在转型跨越的宏图大道上阔步前行,翻开了这座老矿新生的超越华章。

煤之辉煌 讲述古书院矿的历史,往往要从这样的场面开始:1958年,在那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大跃进年代,古书院矿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走“土法之路”上马了,30个月后,矿井简易投产…… 从这座矿井产出的第一块煤开始,古矿人便拥有了走向辉煌的基石。晋城矿务局第一座矿井、晋城矿务局第一套国产综采设备、全国第一个综采冠军队、全国首批现代化矿井……善于创造“第一”的古书院矿产能从90万吨到180万吨再到300万吨一路攀升;建矿53年,以上亿吨的煤炭输出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乌金,滚滚的乌金,就是这白马寺山脚下25平方公里的天赐资源,就是这传统的资源开采模式,成就和铸造了几代矿山人的辉煌梦想。古书院矿先后捧回了“煤炭行业一级企业”、“煤炭工业双十佳煤矿”、“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百余项,成为全国煤炭行业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这样的战斗力不仅仅局限于在黑漆漆的井下挥汗如雨,矿工们同样把这份使不完的力气花在了家园的建造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古矿精神,团结和凝聚了一代代的古矿人,用双手和汗水在曾经沟壑纵横、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的薄土上,共同缔造了这个优雅、舒适、和谐的美丽大家园。 恍若白驹过隙,走过了42年工厂制的古书院矿,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随着晋城矿务局的改制,开启了矿山发展的新纪元…… 然而,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必然隐藏着无数的未知与无测。因煤而兴的古书院矿在走过的半个多世纪里,收获了无数的荣耀与辉煌。但是,煤炭资源的枯竭,也给矿山今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有限的资源决定着有限的未来,那么,如何摆脱“资源诅咒”的束缚?古书院矿无限的未来又在哪里?

煤之困惑 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发问,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思考,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跋涉。面对脚下日渐稀缺的宝贵资源,面对长久一贯的煤思想、煤文化,面对环保、低碳、绿色发展的时代特征,我们如何做好资源这篇大文章,又如何实现资源产业的优化升级和质态跃迁呢? 一时间,整个山西都沉浸在关于资源和发展的深思之中,晋城煤业集团也是如此,古书院矿也不例外。

“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省委书记袁纯清用“转型”定位了山西未来的发展。

紧随其后,晋城煤业集团规划了“固煤、稳肥、增气、扩化、强机、兴电、育新”的发展路径,同时把脉老矿未来发展,下发了《关于加快“老三矿”转型发展的安排意见》,对老矿的转型做出了具体部署。 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事实上,古矿人从未停下过探索转型的脚步。从不断完善和细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摸着石头过河”的古矿人殚精竭虑的探索——

思路决定出路。首先确立了建设新型古书院园区的发展规划,致力于通过实施“二次创业”,进行多元开发、利用五到十年时间构建煤与非煤并重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持续发展、全面进步、富裕小康的多功能新型产业园区,逐步解决煤炭资源枯竭后的发展矛盾;

之后提出了“完成三大任务、实现两大转移”的战略构想,即“完成老矿挖潜、新井开发和多种经营的三大任务,实现煤炭主业由老矿向西区转移,产业结构由以煤为主向多业并举的转移”以及“培育五大板块、构建经济共同体、实现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 2011年,又确立了以安全发展为根本,以转型跨越为主线,以古矿本部、郑庄矿井、胡底矿井、晟泰公司为依托,沿着“深挖老矿潜力,加快新井开发,推进资源整合,做强多经产业”四条战略路径,推进“企业渐进转型,体制科学转轨,机制灵活转换,员工稳步转岗”四大转变,奋力推动古书院经济共同体“十二五”转型跨越、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

在思想的“裹脚布”一层层被解开的同时,古矿人投入的是大刀阔斧般的实践——

2003年,万德福超市剪彩开业;

2004年,晋城菲利普斯机械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成立;

2006年,白马绿苑生态园正式营业;

2009年,晟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郑庄矿井项目正式奠基;

2010年,胡底矿井项目正式奠基、晋城金力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金晟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11年,北厂工业园区、大型LED产业园区投产在即;

…… 十余年间,古书院矿启动实施的大型项目,接近矿山改制前所有开工项目的总和,平均每年都有两个大型项目奠基开工。这些涉及煤与非煤、多领域、多行业的项目,托起了古书院矿从“百年矿业”到“百年产业”的艰难转型。 煤炭行业的发展规律证明,衰老矿井实现可持续发展无非是两条路径:一是寻找后备资源,实现主业接续;二是发展非煤替代产业,完成产业转型。 古矿人走对了路子。

煤之接续 这样的欢庆场景在古矿人的记忆中似乎并不多见,但它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昭示着这将是古书院矿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2009年11月29日,郑庄矿井项目成功奠基。矗立在凛冽寒风中的人们感受到了老矿煤炭主业接续的春天已经来临。这一天,古矿人盼了近十年之久。 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年的郑庄、胡底矿井项目,被列入山西省政府重点督办项目及晋城集团“十二五”规划新井建设的重点工程,更是解决古书院矿长远发展问题的主推工程。建成投运后,将新增煤炭产能800万吨/年,成为古书院矿主业转移、人员分流的重要支撑。同时对于晋煤集团加快“亿吨基地”建设,提升“造血”能力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同样是在这一年,山西打响了煤炭资源整合的攻坚战。不到两年时间,全省煤矿从2600座减少到1053座,企业主体也从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左右。在这场没有硝烟、旷世空前的“战役”中,古矿人紧抓历史机遇,积极对外开展资源整合,并在临汾尧都区新梦源项目、泽州县车寨井田项目、翼城县青洼煤炭开采有限公司项目等方面实现了突破。 目前,新井建设方面,郑庄矿井项目取得了开工“路条”,工业广场“四通一平”、井筒注浆工作加速推进,支持性文件办理20项获得批复。胡底矿井项目取得开工批复并顺利复工,矿建、土建、机电安装等各项工程有序推进。 资源整合方面,临汾新梦源项目已取得地质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开工报告等批复;翼城县青洼项目成功奠基,前期施工准备工作正在加快推进;车寨井田项目完成补充勘探野外工程且通过地质报告评审备案,形成矿井开拓方案初稿,各项工作有序向前推进。

煤之多元 从过往的历史中可以发现,凡是那些固守、迟滞在单一产业领域,没有及时迈出产业升级和转型步伐的地方,最终都难逃衰败、落后的命运,“变”才是不变的真理。 依托煤,但不单纯依靠煤。古矿人在千方百计寻找后备煤炭资源,实现主业接续的同时,一煤独大、“一枝独秀”的产业结构,正悄然发生着质变,多元发展、“百花齐放”的产业结构正在形成。

“南店北厂”,一个独具古矿特色的战略构想承载起了矿山人多元发展的希冀。古书院矿立足地处市区的区位优势,确立了老矿产业地下与地上并重、煤与非煤并重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煤机制造业和商饮服务业,努力将地缘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企业转型发展的步伐。 菲利普斯这个“洋”名字刚刚出现的时候,着实让矿山人新鲜了一把。也正是这个与美国公司联营的项目,带动古矿人初次将目光投向了机械加工制造业。这里生产的适用于各种采煤机、掘进机等矿用设备的截齿和钻头,因其寿命长、能耗低、效率高而备受客户青睐,成为了古书院矿新的经济增长点。 位于古书院矿铁路桥北侧的这片广袤区域。两年前还是古书院矿大车队、木场、大堆材料组、机电修配工区等单位的场地。而短短两年后的今天,三大区块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在这里拔地而起。 思想的盘活带动了土地的盘活、产业的盘活。古书院矿与晋煤金鼎煤机的合作项目晋城金力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在这里落户运营,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晋城煤业集团“强机”战略煤机制造的主要基地之一。

这是一项最能体现古书院矿普惠民生的工程,它的地下两层是解决员工家属停车难所建的立体车库,地上两层是LED封装及应用照明产业化项目的现代化生产基地。作为晋城煤业集团“十二五”育新突破工程的重点项目,它的出现标志着矿山人迈出了向新技术、新领域进军的坚定步伐。 这里常被人们称之为“火焰山”的矸石山。而如今,这里成了矿工们的“私家园林”,成了古矿人“黑”转“绿”的代表作。步入这座位于晋城市白马寺生态公园融生态餐饮、休闲洗浴、欧洲风情酒吧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休闲场所——白马绿苑生态园,占地近万平米的屋脊下尽显热带迷人风光,一步一挪中尽现苏州园林式的独特构建。小桥流水、曲径画廊、灌木游鱼、美味佳肴……让驱车而来的市民如置身于南国之乡。

八年前,万德福超市开门营业时,不少人心存质疑:“挖煤的搞商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然而,八年后,这个项目用两家大卖场、四家便利店、营业额超亿元、晋城市零售业前三甲的惊人业绩,成就了一个属于矿山人自己的商业奇迹。 转型,意味着对资源优势的扬弃和深化,意味着依托资源不断地延伸资源和超越资源。对于资源型企业来说,从资源依赖中解放出来,就是创新发展中最大的思想解放,也只有把自己的发展根植于具有强大创新活力的热土之中,才能摆脱单一而危险的路径依赖,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当我们再一次审视这片孕育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土地,再一次凝视这座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矿山,一个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新型能源企业,正以大气魄的赶超之“志”和大手笔的跨越之“为”,铺就着一条通往无限未来的转型之路。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