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盐津县金鑫煤矿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作者:佚名 2010-08-10 20:06 来源:本站原创

盐津县金鑫煤矿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
编号:采0802号







工作面名称:西翼13502采区

编 制 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主管矿长:

批准日期:2008年 月 日

执行日期:2008年 月 日


会 审 意 见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工程师: 年 月 日

生 产: 年 月 日

通 风: 年 月 日

机 电: 年 月 日

计 划: 年 月 日

煤 质: 年 月 日

技 术: 年 月 日

地 测: 年 月 日

安 全: 年 月 日

运 输: 年 月 日

供 应: 年 月 日

劳 资: 年 月 日
一、存在主要问题:


二、处理意见:

本掘进作业规程符合矿的实际,请及时组织学习,施工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作业,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并根据条件及生产实际情况及时修订。

盐津县金鑫煤矿

2008年3月8日

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一、工作面的位置
西13502采煤工作面位于+605m水平西翼一采区,为该采区的第二采煤工作面。东临+605m井底车场及人行上山;西临井田边界;南面上部为采空区。工作面走向长200m,倾斜宽80m,可采面积16000m2。
二、地面相对位置
工作面对应的地面为一荒坡,地面标高在+720-790m。
三、回采对地面的影响
该工作面的煤层埋深为100-130m,地面无建筑物及地表水体,煤层开采对地面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四、工作面相邻采动影响
本工作面邻近无其它采掘工作面,不存在相互采动影响,但随着工作的推进,采动压力将向东推移,采区的提升下山及回风上山部分地段可能出现压力增加现象。

第二节 煤层
一、煤层厚度
根据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开切眼掘进的煤层揭露情况看,本工作面开采的C5煤层厚度为1-1.13m,平均1.1m,煤层厚度比较稳定。
二、煤层产状
煤层走向80~60°,倾向330~345°,倾角35~40°,平均35°。
三、煤层结构
根据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开切眼揭露,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夹矸,属稳定簿煤层,煤的普氏硬度为3.28~8.9,平均硬度f=4.22。
四、煤质
该工作面C5煤上部为半亮型煤,夹少量镜煤条带,玻璃光泽较强,下部为半暗型煤,以亮煤和暗煤为主,裂隙发育;根据化验结果C5煤层煤质为(平均值):灰份(Ad)32.19%,全硫(St、d)0.84%,水分0.83%,发热量23.12MJ/kg,属特低磷、低硫、中高发热量优质无烟煤(工业牌号WY03)。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一、煤层顶板
伪顶为碳质泥岩,厚约0.30m;直接顶板为细砂岩和砂质泥岩,间接顶板为粉砂岩;周期来压不明显,一般10~15天,属I级基本顶。
二、煤层底板
直接底板主要为泥岩,次为粘土岩,中硬IV类底板,一般厚24m。
三、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图1-1)。

图1-1 工作面地层柱状图

第四节 地质构造
一、断层
在运输巷、回风巷及开切眼的掘进过程中,未发现断层构造。
二、褶曲
本工作面的地质构造为单斜构造,未见褶曲。
三、其他因素
该工作面无陷落柱、火成岩等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四、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素描图(见图1-2)。

第五节 水文地质
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总体属简单类型,本开采区上部有紫色砂岩、粉砂质泥岩(T1f5)弱含水隔水层,厚约122m。虽然砂岩、粉砂岩有裂隙、孔隙含水,出露于斜坡地带,但砂岩厚度仅为2~3m,并有泥岩、粘土岩阻隔分离。其底板下伏地层为深灰色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C5煤层总厚30m左右,隔水良好,底板充水因素差。
矿井涌水以雨季顶板淋水形成矿井充水,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工作面运输、回风巷掘进过程中,仅个别地段有少量滴水,无大的涌水情况。
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5~20m3/h,最大涌水量为30m3/h
工作面预计正常涌水量为2m3/h,最大涌水量为5m3/h。

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参照相邻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计瓦斯涌出绝对涌出量0.4m3/min。
经江西煤矿检验中心提供的鉴定报告证明,C3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等级为三类,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性。
地温正常,本矿开采以来未发现冲击地压出现,工作面上方也没煤岩柱等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存在。预计本工作面无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影响。
地质部门无其他建议。

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计算工作面可采储量
工作面走向长200m,倾斜宽80m,平均煤厚1.m,煤层视密度1.5t/m3,储量2.4万吨,可采储量为2.28万吨。
(二)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
工作面的服务年限=24000/2000=12(个月)
经上述计算本工作面服务年限为12个月

第二章 采煤方法

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1.1m,煤层倾角35°左右,煤层稳定,结构简单、水、火、瓦斯灾害影响较轻,考虑本矿装备及生产经验,决定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控制顶板。

第一节 巷道布置
一、采区巷道布置情况
西翼一采区为单翼采区,采区上山位于采区东部且沿C5煤层布置,在+605m标高开口顺煤层沿走向分别布置工作面和运输巷,利用上部原有运输巷作回风巷,通过开切眼贯通两巷。在进风巷铺设600mm轨距轨道,605m设有井底车场;运输巷安设消防、防尘管路和安设有消防、防尘设施。
二、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及开切眼巷道
本工作面运输平巷、回风平巷均为梯形断面,上净宽1.6m,下净宽2.4m,净高2.m,净断面为4.m2,采用20cm圆木架厢支护,支架间距0.8m。开切眼为矩形断面,宽2.0m,高1.65m,断面积为3.3m2,顶柱沿煤层走向布置,排、柱间距为1.0×0.8m。
运输平巷承担进风、行人、运煤等任务,回风平巷承担回风任务,并分别作为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

第二节 采煤工艺
工作面采用爆破落煤工艺,“三班作业,两采一准”;其工艺流程为:安全检查→打炮眼→装药连线→爆破→临时支护→人工刮煤→→支护→回柱放顶。
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见图2-1。



一、爆破落煤
工作面采用MSZ-1.2型煤电钻两台,两段同时打眼。炮眼采用三花眼布置,底板眼炮眼深度1.3m,顶板眼炮眼深度1.2m,装药量为底板眼0.3kg/眼,每个炮眼采用水炮泥及黄泥封孔,长度不小于0.6m,使用1—5段合格的毫秒延期电雷管,3#煤矿安全许用炸药,正向装药。
爆破方法:采用串联方式连线,严格按图2-3所示的爆破顺序起爆,分次装药分次爆破;每次起爆长度20m,起爆地点设置于进风风流中,并距离爆破点不得小于60m(详见图2-2及爆破说明书)。


爆破说明书

号 起


序 联
线

式 装


构 炮眼长度(m) 角度(°) 装药量
(g) 数封 备注
眼长 眼深 水平 府、仰角 水炮泥(个) 数封泥长度(mm)
1 I 串
联 正
向 1.32 1.3 85-90 -9-7 300 2 >600 一次最
大起爆
药 量
5kg,雷
管16个
3 III 1.22 1.2 85-90 -9-7 150 2 >600
循环合计 203.2 循环雷管消耗160个 36kg 480 >48m
说明:起爆使用矿用1、3(或2、4,或3、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对应底、顶眼。

二、装煤、运煤
工作面采用人工装煤、运煤;运输巷采用采用人工推车运输至656中部车场;轨道上山采用JBT-800×600型绞车提升;主平硐采用CCG-3.0/600FB型机车运输到地面。
三、工作面支护和采空区处理
工作面采用采用20cm圆木支护顶板。最大控顶距为4排支柱;最小控顶距为3排支护;排距1.0m,柱距0.8m。
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当工作面已架设4排支柱时,进行回柱放顶(见4回1),使采空区直接顶直接垮落(见图2-3)。
四、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W=L×S×h×r×c
式中:L——工作面长度,40m;
S——工作面推进度,1.2m;
h——工作面煤层采高,1.0m;
c——工作面采出率,95%;
r——煤的视密度,1.5t/m3。
经计算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为68.4t。


最小控顶距



最大控顶距


图2-3
第三节 设备配置
按本矿设备装备情况,工作面设备配置如下:工作面使用MSZ-1.2型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金属摩擦支柱加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采面配备SGD3-17B型的刮板输送机送煤,运输苍配备SGD320-17B型的刮板输送机两台,DTL650/20/2皮带运输机一台。设备及工具配备详见下表。
设备及工具配备表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电煤钻 MSZ-1.2 台 4
绞车 JTL800*600 台 1
矿车 MGC1.1-6 辆 12
机车 CCG-3.0/600FB 台 2
木支柱 20cm 根 200
钻杆 1.5m 根 20
真空电磁启动器 QBZ-80 台 6
电煤钻综合保护装置 BZ80-2.5z 台 2
检漏继电器 JY82A 台 2
瓦检仪 AQG-1 台 2
防爆电话 台 2
放炮器 MFB-100A 台 1
矿用橡套电缆 MUP3X50+1X10 m 300
矿用橡套电缆 MUP3X35+1X10 m 300
矿用电钻电缆 UZ3*4+1*4 m 600
矿用橡套电缆 UP3*25+1*10 m 400
矿用通信电缆 UHXH30 m 600
监测监控系统 KJ92探头 个 1
升柱器 HSY-5 台 4
自制回柱器 非标 台 10
十字镐 把 8
铲锄 把 10

第三章 顶板控制

第一节 支护设计
根据本矿同煤层开采经验及本矿支护装备情况,工作面拟选用木顶柱支护;两巷超前支护用金属铰接顶梁。
一、工作面支护设计
1、有专家设计系统时,可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取参数设计,本处按类比法,用经验公式计算设计。
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
Pt=9.81hrk
式中:Pt——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kN/m2;
h——采高,1.0m;
r——顶板岩石密度,2.5t/m3
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该面取6。
经计算得:Pt=9.81×1.0×2.5×6=147Kn/m2
2、支柱实际支撑力
Rt=kgkzkbkhkaR
式中: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
kg——支柱工作系数,取0.90;
kz——支柱增阻系数,取0.80;
kb——不均匀系数,取0.8;
kh——采高系数,取0.90;
ka——倾角系数,取0.90;
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350kN。
经计算得:
Rt=0.9×0.8×0.8×0.9×0.9×350=163.3kN
3、合理支护密度
n= Pt/Rt
式中:n——支柱密度,根/m2
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根
Pt——合理支护强度,kN/m2
n=147/163.3=0.9根m2
4、工作面柱、排距
(1)排距确定
工作面配备木柱顶子,顶子长1.6m,确定排距为1m;工作面控顶采用“三四排”管理,则最大控顶距为4m。
(2)柱距确定
工作面支柱总数计算
N支总=S*n=B*L*n
式中: S——工作面控顶面积,m2,160m2;
B——最大控顶距,m,4m;
L——工作面长度,m,40m;
n——支柱密度,根/m2,0.9m2
代入数据计算为工作面支柱总数为144根,平均每排支柱为36根。
柱距=L/36=1.1(m/根)
为便于操作,确定工作面柱距为1.m。则工作面需支柱145根,支护密度为0.9根/m2。
根据以上计算支护强度,确定工作选用直径20cm圆木支柱进行支护,确定工作面柱距为1m,排距为lm,支护密度为1根/m2,大于理论计算支护密度0.9根/m2,可满足工作面控项要求。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
一、工作面支架布置方式
1、工作面选用20cm木支柱,采区如果遇破碎带,则顶柱必须带帽,帽长度为0.7 m,支柱迎山角5°。(详见图3—2)。
2、工作面支护采用“三四排”控顶,“见四回一”。最小控顶距3.0m,最大控项距4.0m;放顶步距1.0m(见图2-3)。
3、工作不得留有伞檐,防止煤垮落伤人;有可能片帮的地方必须打贴帮支柱,并用圆木背牢煤壁,防止大面积片帮。
二、顶板来压的支护措施
本工作面为II类I.级顶板,无应力集中区,无断层、褶曲,预计不会有大的顶板来压现象。在开采过程中,重点注意煤壁、梁端冒落或片邦,工作面局部冒落造成漏垮型冒顶事故
1、防止煤壁放炮后,顶板冒落、煤壁片帮,要及时投上支柱,梁端距煤壁不大于0.3m。
2、鉴于顶板岩性差,可能出现局部冒顶,应加强护顶措施,投木柱必须带帽支护。
三、回柱放顶方法及回柱工艺
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人工回柱放顶,使用自制回柱
器回柱。回柱时采用由下而上依次分段作业,分段长度为20m,回柱前必须沿放顶线打好切顶挡矸密集支柱,密集支柱间距O.25m,每间隔1 O米留一个安全通道,宽度不小于O.5m。坚持先支后回。
四、运输巷回风巷支架回撤
运输巷、回风巷支架回撤,随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每天回撤一次,仍采用,自制手摇回柱器进行支架回撤。回撤时必须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1、20m范围内(含工作面)不得有与回撤支架无关的工作及人员。
2、清理回柱器与支架回撤处之间的所有杂物,保证回撤支架工作顺利进行。
3、回柱器安设地点距回架地点不得小于30m,并在回柱器前方设二根支柱,用以固定回柱器。
4、回支架时回柱器前方严禁有人,以防回架时钢丝绳断绳或反弹伤人。
5、回柱器主绳终端上设三根不同长短的钢丝绳(长度为2m—5m)回架时根据现场支架的受力情况,分别将三根不同长短的钢丝绳系在支架的梁、腿上,并固定好后,人员撤到回柱器后方,方可启动回柱器回柱。
6、支架回撤到安全地点后,人员方可将支架运到回柱器后方,并推放整齐。
7、每回撤完一套支架后,待顶板稳定,确认无安全隐患后,人员方可进入回架地点栓套第二架需要回撤的支架。

第三节 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
一、工作面运输平巷、回风平巷超前支护
超前支护范围为工作面煤壁线外10m范围内,在原巷道支架下方架设单排支柱支护,间距lm,顶梁成走向布置。超前支护巷道内支架必须完整无损,其高度不得小于1.6m(见图3-2)。
二、端头特殊支护
工作面上下端头各增加四根支柱支护,保持四柱完好,并随工作面推进交替迈步前移。严禁不成对使用,以确保支护强度。
三、支护材料
工作面正常支护使用,两巷端头、超前支护使用支柱20根。按10%备用计算,工作面需配备支柱165根,备用材料置于工作面运输巷30m外安全地点,随用随补。
四、工作面支护示意图
图3-2工作面支护示意图

第四节 矿压观测
加强矿压观测,成立矿压观测小组,组长由矿技术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生产科长、采煤队长,安全科长等人员组成。观测小组必须做到以下要求。
1、要求人员组织到位,培训到位,观测仪器落实到位。
2、观测内容为:工作面支柱压力动态变化量、顶板下沉量、顶板下沉速度,巷道变形离层量、两巷压力前移变化量、支柱所受的压力和支柱压缩量。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搞清顶板活动规律,更科学地指导安全生产。
3、矿压观测人员每班测出的资料,由组长负责收集,及时整理,并将工作面情况向矿长、安全矿长汇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观测人员要不定期对支柱进行抽查,发现支柱初撑力低,有权让现场作业人员进行重新升柱,否则不准作业。
5、观测人员发现支柱工作阻力降低及支柱损坏等,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第四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 运输
一、运输设备
工作面配备铲锄4把;运输巷配备常保持4台矿车,人工直接装车。
二、主平硐运输大巷配备防爆机车两台,确保提升上来的煤车及时运送到地面。
三、运煤路线
1、运煤系统:采煤工作面→工作面运输巷→+656m中车场→轨道上山→+723m绞车巷→723主运输大巷→地面。
2、运料系统:地面→723主运输大巷→+723m绞车巷→轨道上山→656m中车场→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
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通风设施设置
工作面回风巷与+656m人行上山中部处设置两道正反向风门,回风巷与回风上山联络石门处设置两道调节风门(见图4-2)。风门要完好结实严密,不漏风,风门能自动关闭,为防止人为将两道风门同时打开,造成工作面风流短路,风门之间必须设置闭锁装置。
二、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工作面实际需风量根据瓦斯涌出量、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炸药量和工作面温度分别进行计算,取其中最大值进行风速验算,满足要求时,该最大值即是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IOO×q×k
式中:Q——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q——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4m3/min;
k——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备用风量系数(1.4-2),取1.7。
Q=100×0.4×1.7=68m3/min
2、按炸药用量计算:
Q=25A
式中:A——A工作面一次最大爆破炸药量,为5kg。
Q=25×5=125m3/min
3、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4n
式中:n——工作面最多人数,按实际工作人数加管理人员,取25人;
Q=4×25=100m3/min
4、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VS
式中:V——工作面适宜风速,最低不得低于0.25m/s,取0.8m/s;
S——工作面平均断面。
S=1.×4=4.0m2;
Q=30×0.8×4=96m3/min
5、按风速进行验算
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回采工作面最低风速不低于0.25m/s,最高风速不高于4.0m/s,即:
15S<Q<240S
式中:S——工作面平均断面积,6.6m2。
根据以上计算,取最大值317m3/min按风速进行验收:
99m3/min<317m3/min<1584 m3/min
6、确定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根据以上计算及验算,工作面实际最大需风量值为317m3/min。
三、通风线路
主斜井→井底车场→+1270m运输大巷→+1270m甩车场→轨道上山→+1250m下车场→工作面运输巷→102工作面→工作面回风巷→回风上山→总回风巷→引风道→地面(见图4-2)。


图4-2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示意图

1、加强对工作面瓦斯监测,在中工作面出风口不大于10m处安设安全监测的甲烷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安设在巷道的上方,并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帮不小于200mm,瓦斯报警浓度大于等于1%;断电浓度大于等于1.5%,复电浓度不大于1%,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回风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传感器每周调校一次。
2、监控系统必须由专人维护,确保系统的灵敏可靠。
3、当瓦斯超限或监控系统报警时,要按规定安排撤人,并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4、当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停止用电煤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范围内瓦斯浓度达1%时,严禁放炮。
5、工作面及回风巷内,体积大于0.5m3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工作面风流中,电动机或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瓦斯浓度达到1.5%,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或二氧化碳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8、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器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方可通电启动。
9、所有人员进出回风巷时,严禁将两扇风门同时打开形成风流短路,造成工作面瓦斯超限,若风门关闭不严或其它通风设施受损要及时报告调度室进行处理。
五、综合防尘系统(见图4-4)
1、防尘供水系统
地面消防水池→主斜井→井底车场→+1270m运输巷→+1270m甩车场→轨道上山→十1250m中部车场→工作面回风巷→采煤工作面。
→+1250m下部车场一运输平巷一采煤工作面。
供水管路每隔50m安装一个三通装置,供平时定期冲洗巷道使用,主管道用2寸钢管,采煤工作面用1寸软皮管。
2、防尘方式
采煤工作面、各转载煤点、回风巷均采用喷淋洒水。各作业点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好防尘口罩。


图:4-4 采煤工作面防尘系统示意图

第三节 排水
工作面涌水量不大,采煤工作面的水从运输巷自流到+1250m水仓,由水奈 抽到+1270m水仓,经主水泵抽出地面。
排水线路为:采煤工作面→+1250m水仓→+1270m水仓→地面水池(见图4—1)。

第四节 供电
一、供电系统
采煤工作面供电电源由采区配电硐室供给,进线总开关选用DW81--350型隔爆自动馈电开关,各配电支线选用DW81--200型隔爆自动馈电开关,设置JY82A型检漏继电器与DW81—350型隔爆自动馈电开关配合使用。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运输巷刮板运输机选用QBZ一80型真空电磁起动器作为设备起、停控制;皮带运输机选用配套设备供电;煤电钻选用BZ80--2.5Z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供电;井下提升绞车选用配套设备供电;水泵选用QBZ一80型真空电磁起动器控制设备起、停(见供电图4--5)。

第五节 通讯照明
工作面上下出口、+1250m车场均需安一个防爆电话,可直接与+1270m车场、地面调度室联系。采煤工作面通讯见图4—6
+1250m车场、中部绞车室、+1270m车场均安装防爆日光灯。


图4-5 采煤工作面供电系统示意图

图4-6 采煤工作面供电系统示意图

第五章 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一节 劳动组织
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形式,两采一准,每循环推进度2.0m。即2班生产,一班准备,每日1个循环。
表5-1 劳动组织表
序号 工种 班次 合计
一班 二班 三班
1 班长安全员 1 1 1 3
2 瓦检员 1 1 1 3
3 打眼工 4 4 0 8
4 放炮员 1 1 0 2
5 支柱扶煤移溜 8 8 0 16
6 输送机司机 4 4 0 8
7 电钳工 1 3
8 两巷支护工 2 2
回柱工 8 8
合计 20 20 13 53

第二节 作业循环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5-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据
1 工作面倾斜长度 m 80
2 工作面走向长度 m 350
3 采高 m 1.65
4 煤层生产能力 t/m2 2.3
5 循环进度 m 2.0
6 循环产量 t 176
7 循环率 % 85
8 月循环数 个 25
9 月进度 m 50
10 日平均产量 t 294
11 月产量 t 8800
12 工作面可采期 a 0.6
13 在册人数 人 75
14 出勤人数 人 53
15 出勤率 % 70
16 回采工效 t/工 6.6
17 坑木定额 m3/104t 5
18 摩擦支柱丢失率 ‰ 5
19 金属顶梁丢失率 ‰ 5
20 炸药定额 kg/104t 2045
21 雷管定额 发/104t 11000
22 吨煤成本 元/吨 140
23 煤层编号 C5
24 含矸率 % 2

第六章 煤质管理

一、煤质指标
根据化验结果,本煤层煤质为(平均值):灰份(Ad)6.36%,全硫(St,d)2.29%,水分0.26%-1.99%,发热量33.03MJ/kg。
考虑含矸率、湿式打眼、防尘喷雾、手工选出含硫结核等因素,工作面产出原煤控制指标为:灰份8.0%,水分2.5%,含硫量2.0%,发热量不小于30MJ/Kg。
二、提高煤质措施
(1)加强顶板管理,提高支护质量,防止局部冒顶。
(2)将混入煤中的矸石捡出,降低煤炭含矸率。
(3)转载点防尘采取喷雾洒水,防止大量水分进入煤内。
(4)选出含硫结核,降低含硫量。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工作面回采之前,必须由技术人员组织102采煤队全体职工学习本作业规程,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成绩不合格者,必须补考,补考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2)在学习本作业规程时,对相关的操作技术规程和本矿安全管理制度及有关煤矿安全法规一并学习,使工人做到应知应会。
(3)交接班制度
对工作面工程质量,安全状况及遗留问题等,上、下两个班的班长、安全员、瓦斯检查员等必须现场交接清楚。
对工作面内金属摩擦支柱,进、回风巷的超前支护等必须交接清楚,对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支柱,必须处理后,才能从事其它工作。

第二节 顶板
一、工作面顶板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必须保持两个畅通无阻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另一个通到运输巷,工作面的安全出口经常维护,两出口处不得堆放材料,在出口的20m范围内不得堆放杂物。
(2)铰接项梁必须铰接并用平销销好,严格按规格进行支护。顶梁上面因掉落后出现的空顶处必须用木材背实,确保支柱的受力。
(3)禁止将支柱打在浮煤或浮矸上。
(4)支柱应有1。一2。的迎山角,架设支柱必须有两人联合操作,不得单人操作。
(5)在悬挂金属铰接顶梁时,平销必须用金属链拴住,项梁的圆销和板销禁止用木棍、木楔等物代替,防止顶板来压,顶梁下落伤人或造成冒顶事故
(6)被损坏的金属摩擦支柱,铰接顶梁,必须及时运出工作面,并且堆放整齐。
(7)金属铰接顶梁不得两根及以上连悬,铰接顶梁连接时,圆销必须打紧,防止梁落伤人。
二、防止片帮、冒顶安全技术措施
(1)所有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采取“敲帮问顶、木楔法、振动法”等方法试探顶板有无片帮冒顶危险。进入工作面时,由当班队长或安全人员、班长对工作面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确认无隐患后,方可作业,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在完整可靠的护身支柱下作业,严禁空顶作业。
(2)放炮后,及对进行敲帮问顶和修复歪支柱,空顶位置及时挂梁,用平销紧铰接顶梁,严禁空顶。
(3)顶板破碎压力大或煤壁片帮较严重时,及时靠煤壁架设临时支柱。片帮较多地段,及时用坑木背紧。
(4)工作面上下出口的第一架支架离运输巷及回风巷的支架不行大于0.5m。
(5)当班安全员及班组长必须经常对运输巷、回风巷及工作面的支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损坏的金属支柱、铰接顶梁时,必须及时更换,当运输巷、回风巷内有折梁断柱或冒顶情况出现时,及时安排人员修复,确保采煤工作面的两个安全出口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支护材料的质量要求
(1)金属摩擦支柱及铰接顶梁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对锁销损坏、项帽脱落、柱底损坏、铰接顶梁圆销损坏、漏液等已不能受力的支柱或顶梁,不得继续使用,待修理后,经检查合格,方可继续使用。
(2)支柱的高度必须与采场高度相适应,超高或超低的支柱均不得使用。
(3)支柱在井下使用8个月以上或一个工作面采煤结束后,必须进行检修、试压,不得直接转入下一工作面使用。
(4)必须使用液压升柱器,支柱初撑力不小5T。
(5)工作面必须存放不低于金属支柱总数的10%的备用金属支柱和2m3坑木,当工作面使用后,必须及时补齐。
四、回柱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回柱前先检查顶板情况,清理松动的浮矸、浮煤和通道。回柱后方5m之内不得有杂物、浮煤、浮矸,必须畅通无阻。
(2)回柱放顶人员必须站在支护完好的地方进行回柱工作,在顶板破碎或压力较大的地点,必须增加临时支护,加强维护。
(3)回柱放顶前必须对回柱放项的区域进行安全工作全面检查,清理好退路,人工回柱时,必须三人一组,两人回柱,一人负责观察顶板和运料,回出的支柱,必须用长把工具拖出,不准进入采空区捡支柱。
(4)回柱放顶前,必须对靠煤壁的三排支柱加强支护,防止回柱时,压力的重新分布造成采煤工作面冒顶。
(5)回柱顺序,必须由下到上逐次进行,回柱放项工作期间,回柱人员必须看好退路,防止受到回柱后倒落的金属支柱或铰接项梁伤害。
(6)回柱放顶过程中,如果压力突然增大,采场内发出断顶、支柱破损、支柱发出响声或瓦斯超限等危急情况时,回柱人员必须先撤出工作面,等压力稳定后,再继续从事回柱放顶工作。
五、运输巷、回风巷回收支柱的安全技术措施
(1)运输巷及回风巷的支柱随回柱放顶进行回撤
(2)运输巷的刮板运输机机尾缩短后,必须加强原机尾采场刮板运输机机头处的支护。
(3)运输巷靠工作面的lOm范围内,必须打双梁双柱支护。
(4)回撤完好坑木可甩作备用支护材料,回收的损坏木材可用于采场背顶。
六、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1)初次放顶前,成立以生产矿长为首的初次放顶安全领导小组,要求初次放顶期间,每班都有初次放项安全管理小组成员跟班,检查初次放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发现不安全因素,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加强切项支护,在切顶排支柱间增设密集支柱、丛柱和戗柱,提高支架的初撑力和稳定性,必须使用5t升柱器。
(3).初次放顶期间,应加大控顶距,比正常最大控顶距增加一排支柱。同时,在回风巷备用MW2000/350金属支柱不少于65根,以便工作面突然来压时,及时维护。
(4)初次放顶期间,对顶板不易跨落的工作面,回柱放顶工作不得与其它工作平行操作。
七、收尾放项的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结束前,必须加强工作质量,支柱架设牢固,背严顶板,将工作面控顶距缩小至最小控顶距3m,同时将工作面的浮煤浮矸清理干净。
(2)回收的支柱及时运出工作面,确保退路畅通无阻。
(3)安全出口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若有烂帮、烂顶等不安全情况,应及时加补临时支柱。
(4)当工作面通风不良,瓦斯超限时,必须停止工作,查明原因,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当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后,再从事收尾放顶工作。

第三节 防治水
本采煤工作面上方为采空区,虽然涌水量不大,仍应预防接近采空区而发生涌水事故
(1)工作面回风巷离老空区不远,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做好探放水工作。
(2)当发现有透水预兆(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响、项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涌水,水色发浑有嗅味等异状)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并向矿调度室汇报。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第四节 爆破
一、放炮员的职责和安全员、瓦检员相互监督的措施
(1)工作面的爆破必须由专职放炮员担任,放炮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合格证,持证上岗。
(2)装配引药必须在顶板完好、支架完整、避开电器设备和导电体的爆破工作地点附近进行。严禁坐在爆炸材料箱上装配起爆药卷,装配起爆药卷的数量,以当时当地需要的数量为限。
(3)放炮员必须将炸药、雷管分别放在药箱内并加锁,严禁乱仍乱放,炸药必须放在顶板完好、支架完整、避开电器设备和导电体的安全地方;每次放炮都必须将炸药箱放到警戒线外的安全地方。
(4)当班用不完的炸药、雷管由放炮员当班退回炸药库,并登记所退数量。
(5)放炮器把手、钥匙必须由放炮员随身携带,严禁转交他人。 放炮后,必须立即将把手或钥匙拔出,摘掉母线并扭结成短路。
(6)放炮员必须最后一个离开放炮地点。并必须在符合安全距离的安全地点起爆。
(7)放炮前安全员必须全面检查工作面安全状况。并亲自安排人员在所有警戒点设置警戒;发现支柱不牢、工作面压力异常等情况时,停止放炮员放炮工作;监督放炮员使用放炮器材。
(8)瓦检员必须检查工作面及上隅角、进、回风巷、起爆点20m范围内瓦斯浓度,瓦斯超限时,停止放炮工作。
(9)坚持“三人联锁”放炮制度。安全员不检查安全、瓦检员不检查瓦斯,放炮员不进行放炮工作。
二、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1)严禁将不同厂家、不同规格、不同批次的毫秒延期电雷管和炸药同时混合使用,1-5段毫秒延期电雷管总延期不得超过130ms。采用正向装药,每个炮眼装药完毕时,必须将脚线及时扭成短路状态,按设计的起爆顺序进行装药,不得装错。
(2)工作面保证有足够的风量,设好防尘水管,放炮前后必须洒水降尘。坚持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的瓦斯检查,发现瓦斯浓度超过1%不许装药放炮。
(3)打眼必须按设计炮眼的深度、角度、间距等参数执行。
(4)放炮连线方式采用串联。放炮母线必须用绝缘的双线,严禁用金属管或大地做回路,不得有明接头。
(5)出现下例情况之一者,严禁放炮,并立即处理。
A、工作面端面空顶距超过0.3m,或者有支架损坏。
B、爆破地点附近20m范围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
c、炮眼内发现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煤岩松软等情况。
D、工作面风量不足。
(6)爆破前,必须由班组长亲自布置专人在警戒线和有可能进入放炮地点的所有通道上担任警戒工作。警戒人员必须在安全地点警戒。
(7)爆破母线和连接线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A、爆破母线必须符合标准
B、爆破母线和连接线,电雷管脚线和连接线、脚线与脚线之间的接头互扭紧并悬挂,不得与金属等导电物体接触:
C、只准用绝缘线母线单回路爆破,严禁用金属、水、大地等作为回路。
D、爆破前,爆破母线必须扭结成短路。
(8)爆破前,班组长必须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方可下达放炮命令;放炮员接到放炮命令后,必须发出三声放炮信号,再放炮。
(9)通电后若发生拒爆现象时,放炮员必须先取下把手或钥匙,并将爆破母线从电源上摘下,扭结成短路,至少等15分钟后,才能,沿线检查,找出拒爆原因,并按规定处理。
(10)装药的炮眼必须当班爆破完毕。在特殊情况下,当班未放炮的炮眼,放炮员必须现场向下一班交接清楚。
(11)放炮后,待工作面炮烟被吹散,放炮员、瓦斯检员和班组长必须首先巡视放炮地点。检查通风、瓦斯、顶板、支架、拒爆、残爆等情况,如有危险情况,必须立即处理。
(12)处理拒爆、残爆、瞎炮时,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第341条、342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节 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控
一、通风安全技术措施
(1)安全员、瓦斯检查员必须每天检查进、回风巷和通风设施,发现有折梁断柱、冒顶等情况及时处理,保证正常的通风断面,杜绝瓦斯积聚。
(2)加强各风门和密闭的管理,各组风门不得同时打开,发现密闭和风门漏风时,及时处理,确保工作面的正常需风量。
(3)工作面进、回风巷必须保持畅通,不得任意堆放杂物,其通风断面不得小于设计断面的2/3。
(4)工作面进、回风巷出现冒项时,在安全的情况下必须及时疏通巷道。如果通风巷道堵塞,断面过小,造成工作面瓦斯超限时,切断工作面、回风巷所有电气设备的电源,停止工作面人员工作。及时进行巷道维修,在瓦斯浓度符合要求后,再送电恢复生产。
二、综合防尘措施
(1)工作面放炮时,使用水泡泥和黄泥充填炮眼,封泥长度不得小于炮眼深度的一半。
(2)放炮后,要对放炮点进行洒水降尘。
(3)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必须设置喷雾洒水装置,每班运输出煤时,要保证正常使用,防止煤尘飞扬,每班结束前,对各转载点的煤尘进行清理。
(4)运输巷、回风巷每天进行一次巷道粉尘清理。
(5)工作面所有人员必须搞好个体防护,佩戴好防尘口罩。
三、综合防灭火措施
本工作面煤层不易自燃,主要考虑外因火灾预防措施。
(1)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以减少采空区漏风。
(2)禁止携带烟火等点火物品进入井下,严禁穿化纤衣服进入井下工作;严禁使用失爆的电器设备和电缆;严禁使用乙烯风筒。
(3)皮带运输机必需使用阻燃皮带,并安设消防灭火喷雾洒水系统和烟雾、温度监控探头。
(4)井下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变压油等易燃物。
(5)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灭火。
(6)井下配电硐室、车场、井下通讯室等地必须安装灭火器。
(7)任何人发现井下着火时,首先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行的方法直接灭火,并迅速向安全员或者矿值班人员报告,在现场的安全员、班长依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威胁地区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的一切工具进行灭火。
四、预防瓦斯和安全监控措施
(1)采煤工作面设专职瓦斯检查员,加强瓦斯检查,检查地点:采煤工作面工作点、上下出口、上隅角、电气设备附近、工作面回风流、回柱放顶处,上述地点每班不得少于三次。
(2)工作面放炮地点,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发现爆破地点附近20m范围内的瓦斯浓度超过1%时,禁止装药爆破。
(3)严格执行牌板、瓦斯记录本、瓦斯报表三对口和安全员、技术负责人和矿长三签字的要求,切实把瓦斯检测工作落到实处。
(4)工作面上出口20m范围内安设甲烷自动报警断电仪装置,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甲烷自动报警仪发出报警信号,停止工作面的打眼放炮工作。当瓦斯浓度达1.5%时或回风巷瓦斯浓度达1%时,报警断电装置能自动切断工作面和回风巷电气设备电源,并撤离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只有瓦斯降到1%以下后,方可送
电,恢复工作。
(5)工作面甲烷传感器设置在回风巷距工作面上出口10m范围内,传感器直悬挂,距巷道两帮不得小于0.2m,距顶板不得大于0.3m。

第六节 运输
一、刮板输送机和皮带输送机启动安全技术措施
(1)采煤工作面和运输巷的刮板运输机或皮带运输机启动时,首先启动运输巷输送机,再启动采煤工作面输送机;停止运转时,则按相反顺序进行。
(2)各输送机开启或停止时,必须用声光信号作为开停信号。
(3)当输送机出现大块矸石、木料等物料时,应及时停机排除。链条出槽、漂链和输送机拱起时,严禁在输送机运行中用手扶或脚蹬等办法处理,遇有断链、机体激烈跳动、电机电缆过热等意外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机并及时汇报机电部门,进行处理。
(4)开机时,司机不得位于运行方向的正前方,运行过程中必须认真监视输送机运转及其附近支架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处理。
二、刮板运输机安全技术措施
(1)交接班时,首先检查压箱机油、链条、槽板等,符合开机条件后方可开机。
(2)定期给刮板机压箱加油,确保刮板运输机的正常运转。
(3)发现滑链、漂链等故障时,立即停机,查找原因,处理好后再开机。
(4)处理断链、缩机尾、增减中部槽等要紧链时,必须使用好刹车,当需要用紧链器时,不得用力过猛,防止拉断钢丝绳或链条发生安全事故
(5)检修刮板运输机时,必须切断开关电源,并挂正在检修警示牌,并设专人看守,防止人员乱按钮而发生安全事故。
(6)严禁人员利用刮板运输机运材料,严禁人员乘坐刮板运输机。
(7)设备安置要稳妥,各部位联接要坚固,防护罩、电动机等不松不缺,减速箱油位合适,油质,液压联轴节油量合适,刮板不漂链。
(8)空车试运转,使刮板链顺转一周,刮板链松紧均匀适宜,机尾滚筒转运灵活,如连接环螺栓、刮板及销有缺损或歪斜的,必须停机进行处理。
(9)不准超负荷启动,因过负荷不能正常启动时,连续启动不得超过五次,每次时间不得超过10秒,输送机应平衡,无异常响动或振动。
(10)工作面移刮板运输机。必须在支护的保护下进行,移输送机时,必须锁启动器,去掉保险销。
三、带式输送机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1)带式输送机机头和机尾必须设置通信和声光信号装置,当启动或关闭皮带输送机时,利用声光信号或电话告诉机尾或机头人员。
(2)带式输送机使用前,必须进行试运转,只有输送带不出现跑偏、打滑等情况才能投入正常使用。
(3)输送机机架上设置紧急制动装置(每50m安装一个),当输送带上出现异常等紧急情况时,及时关闭制动装置,解除危险后,才能重新启动。
(4)每班派人检查输送带,如有跑偏、托辊不转动,底板浮煤多等情况时,应及时维修,清理浮煤。
(5)行人不得随意跨越、乘坐皮带运输机。
(6)机头溜眼处必须设置防护栏,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四、人力推车安全技术措施
(1)推矿车时,双手握住矿车推拉把手,严禁将手扶于矿车边缘。
(2)推车时,注意力必须集中到前方,接近岔道、弯道及易跳车地点、前方有障碍物或人、坡度较大的地点,必须减速。
(3)推车时禁止蹬车、放飞车和埋头推车。
(4)同方向推车时,前后车的间距不得少于30m,并经常观看前方。
(5)在推车途中,由于跳车或其它原因而停车时,用矿灯向后面的推车人发出行车信号。
(6)在行车过程中,将矿灯绕圈作为停车信号,将矿灯前后移动作为行车信号,并伴用声音,确保接收信号的人员能准确掌握信号内容。
(7)所有推车人员发现有停车信号时必须立即停车,如果出现矿车跳道或其它故障,其它推车人必须停好车并刹住矿车,确认后方能前往协助处理。
(8)推车过程中,推车人员必须注意巷道支架等危险物对人员和矿车的碰撞,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七节 机电
一、机电设备安全技术措施
(1)采煤工作面的机电设备实行专职管理,由电工跟班维护修理。
(2)每台刮板运输机、皮带运输机、绞车均设专人管理。
(3)跟班电工必须穿绝缘鞋,在工作面交接班,交班人员在交接班时,若设备发生故障应配合接班人修好后再下班。
(4)跟班电工坚守工作岗位,做到随喊随到,随坏随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5)跟班电工在交班时,必须认真仔细检查,若有故障不得交班,必须绞接清楚。
(6)电缆线路坚决杜绝“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电缆要吊挂整齐,不能盘圈,开关及电气设备不合格、不完好不能入井使用。开关要上架,“五小”要上牌。
(7)检修期间,严禁带电作业,需停电检修,检修期间必须提前通知相关部门;开关处应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警示牌;并专人看守,未经允许,不得送电。
二、电煤钻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的煤电钻必须使用综合保护装置,使用前先检查煤电钻零部件是否齐全牢固,插销是否完整,开关是否灵活,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同时要对煤电钻进行试运转。
(2)电缆接头要严密结实,发现煤电钻检漏装置有故障或网络绝缘降低时,应立即停电处理,修复后,方可送电,检漏装置应灵敏可靠。
(3)使用电煤钻时,应当提着把手将煤电钻送往工作地点,禁止顺底拽着煤电钻上的电缆拖着走,不准在输送机内拖拉电缆。
(4)打眼过程中,发现眼内涌水,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风量不足,瓦斯超限,电缆漏电等危险时,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向安全员、班长等汇报并处理。
(5)打眼结束后,应将电煤钻、电缆线、钻杆及时收回,将电缆盘在距工作面20m以外的安全地点,并切断电源。
三、电气设备防爆措施
(1)加强机电设备保养工作,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责任到人,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电气设备必须零部件齐全,防爆性能好,摆放在干燥地方,并上架,未经验收的设备,不准入井使用。
(3)开关的保险丝禁止用钢、铁、铝丝代替,必须使用和电气设备负荷相符的保险片。
(4)各种电器设备要做到勤检查、勤维护,严禁失爆和带病工作。
(5)电气设备有过流、漏电、接地保护装置、检漏继电器每班必须试验一次。无特殊情况,不得停运检漏继电器。

第八节 其 它
一、文明生产要求
(1)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必须定期冲洗。
(2)电缆、风筒必须吊挂整齐、规范。
(3)刮板运输机、皮带运输机机头、机尾处的煤尘当班清理干净。
(4)巷道内无杂物、材料堆放整齐。
二、工作面结束后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回采到停采线后,及时回收工作面支柱和铰接顶梁。
(2)在工作面的进回、风巷距离停采线5m处,各打一道密闭。打好密闭后,定期检查瓦斯、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当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井下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汇报灾情,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灾”的行动原则,严格按规定的避灾线路进行避灾,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矿井必须根据灾害情况、类型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一、工作面大面积来压或冒项应急措施
(1)工作面出现大面积来压或冒顶时,在场安全员、班组长应视具体情况,通知作业人员从运输巷或回风巷撤到新鲜风流中,且支护完好的地点,并报矿值班人员。
(2)当冒顶处有人受伤被压时,班长、安全员应组织有经验的工人利用坑木等物资进行临时支护,在安全的条件下抢救出被压人员。
二、一火灾应急措施
(1)工作面发生火灾后,初期火源小,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直接灭火,利用洒水管、砂石、湿衣服等灭火材料灭火,并及时报告矿值班人员。
(2)电气设备及材料着火,必须切断电源,利用相规定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3)当火势过猛不能扑灭时,立即通知工作面、回风巷及受火灾威胁的作业人员,沿新鲜风流方向尽快撤离危险区域。
(4)瓦斯及火灾安全撤离路线:工作面→+1250m运输巷→+1250m下车场→轨道上山→+1270m甩车场→+1270m大巷→井底车场→主斜井→地面。
三、水灾预应急措施
(1)透水预兆有:煤壁挂汗、煤层变软、淋水加大、水叫声,出现异常气味/煤发潮发暗,工作面有上述预兆,应停止作业,迅速报告调度室。
(2)突然透水时,班组长应立即撤出工作面所有人员,组织人员沿着避灾路线撤离到安全地带,并把透水情况立即报告调度室。有条件应通知邻近地点可能受水威胁的人员撤离。
(3)撤离前设法将撤退的路线和目的地告诉矿井领导,撤离时注意向高处走,位于透水点下方的工作人员撤离时,若遇到水势很猛,水头很高时,要注意不能让水头打翻或水中滚动的矸石撞伤,要尽力屏着呼吸,用力拽着支架闯过,直至到达安全地点。
(4)矿领导接到透水事故电话后,立即成立救援指挥部,准确核查井下人员,如发现有人被困井下,首先应制定营救措施,立即通知泵房人员,将水仓的水位降到最低程度,以争取较长的缓冲时间,如有淹井危险时,井下所有人员向外撤退,迅速向安全出口转移,直到安全出井,避灾路线示意图(见图8—1)。
(5)水灾安全撤离路线:a、工作面灾害地点上方人员→+1250回风巷→回风上山→总回风巷→安全出口→地面。
B、工作面灾害地点下方人员→+1250运输巷+轨道上山+1250m中部车场→联络巷→回风上山→总回风巷→地面。


图8-1 采煤工作面避灾路线示意图
作业规程学习和考试记录
负责人: 传达人: 班次
贯彻时间 参加人员 参加人员
年 月 日 姓名 工种 成绩 签字 姓名 工种 成绩 签字







班次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缺席人数 缺席人员姓名



作业规程补充学习和考试记录
负责人: 传达人: 班次
贯彻时间 参加人员 参加人员
年 月 日 姓名 工种 成绩 签字 姓名 工种 成绩 签字







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作业规程名称
施工单位
复查时间
参加复查人员签字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